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顺序、说明对象。3.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重点:目标2、目标3自主学习:(一)1.作者简介阿西莫夫,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举世闻名的全能作家,自50年代初至今已出版了300部著作,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如此渊博的学识使他的笔下世界具备了奇幻的想象与高度的预言性。他发明的“机器人三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2.字词积累褶()皱()劫难()追溯()鸟臀()携()带陨()石铱()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石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二)阅读感知1.阅读课文《恐龙无处不有》,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及说明方法。2.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合作探究:(一)深入理解内容: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二)探究说明顺序:《恐龙无处不有》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展示质疑:小组交流,老师点拨,解决疑难。总结提升:概括文章主题。当堂反馈: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领域陨石两栖动物膨胀溶化B.稍微汇聚迁移缓慢天衣无缝C.致蜜流逝冰天雪地二氧化硅D.繁盛飘移火山喷发毫无疑问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再读课文,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自主学习:快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合作探究:(一)阿西莫夫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请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1).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2).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面对面交流。(3).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二)赏析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1).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2).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3).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的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展示质疑小组交流,老师点拨,解决疑难。总结提升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当堂反馈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A.列数字B.举例子C.引资料D.打比方第三课时被压扁的沙子学习目标: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2.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自主学习:阅读感知: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合作探究:(一)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1.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2.即非常纯的沙子。(二)比较阅读1.《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都出自《新疆域》,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2.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相关内容。说明对象说明角度说明思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展示质疑:小组交流,抽生展示,老师点拨。总结提升:科学家研究事物或事理,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给你什么启发?当堂反馈:学习了这两篇短文后,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谈谈你的感悟和或体会。积累谚语: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