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学生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二、【设计思路】1.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课本中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完成实验、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的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史实。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习科学家追求与探索科学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3.运用水的电解过程的微观动态解释,明确反应过程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原理,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4.将更多的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三、【教学流程】四、【教学设计】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授课人郭元帅学校定安县定安中学1.知识与技能:设置问题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发现规律动态模拟解释原因讨论交流实践应用反思评价拓展迁移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归纳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以及质量没有变化。2.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分析归纳出质量定恒定律,使学生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完成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培养学生小组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判断,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的测定,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启发、仪器、药品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稀盐酸、系有细线的铁钉、蜡烛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小试管、锥形瓶、烧杯、药匙、矿泉水瓶、磁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点燃立在天平上的蜡烛,让同学们观察天平指针有无变化?【提问】:蜡烛燃烧前后,物质的种类改变了,物质的质量改变吗?【讲述】对比和借鉴波义耳和罗蒙洛索夫的实验。【提出问题】那么,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学生观察实验】在同学们认真观察后发现放蜡烛的一端天平向上翘,经过交流大家认为: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由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放蜡烛的一端天平向上翘。【学生回答】有的学生说改变,有的学生说不变学生开始出现疑惑,并急于知道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加。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进行交流与讨论,构建一个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情景。产生探究问题:蜡烛燃烧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吗?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