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制取氧气教案(2)课型新授课题年级九学科化学1.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编号日期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了解分解反应、催化剂的概念。1.2、知道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2.3、了解其实验室制法和原理。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重点:氧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的原理.教学难点:催化剂;制取原理重难点突破:通过运用实验法,分析讨论法等来实现突破。教师教法:演示实验法,课件展示法,分析讲解法,启发思维法。学生学法:观察法,讨论分析法,勤于思考法,动手实践法。主要教具: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水槽,高锰酸钾,集气瓶等。二教学过程:自学提纲:(一)、自学内容:课本第37-41页(二)、知识整理:1、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或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分别是、反应的基本类型是2、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而本身的在反应前后都没有的物质叫催化剂。3、注意事项:①实验装置顺序要先下后上,从左至右装配仪器。并注意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约1/3)左右处,试管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③如何装入固体试剂?加入高锰酸钾,并使之倾斜地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防止加热时产生的水分在试管口冷凝倒流而炸裂试管.,⑤为什么气泡刚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开始加热时排出的主要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进行收集。⑥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停止制氧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来,然后移去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而炸裂试管).⑦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以免气体难于排出。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怎样验证氧气已经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⑨怎样验证制得的气体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三)、当堂达标练习: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B.双氧水是白色的液体C.二氧化锰是黑色的固体D.氧气是无色的气体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双氧水B.高锰酸钾C液态氧D二氧化锰3、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A.产生氧气B.产生更多的氧气C.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反应速度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忘了加入二氧化锰,结果是-()A.根本无法生成氧气B.产生氧的总质量减少C.产生氧气速度慢D.没有氧气生成5、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B、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的输出速率C、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D、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二、6、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取氧气(四)、布置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上习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三、课后作业:(10分钟)4、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A、产生氧气B、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减慢化学反应速率D、产生更多的氧气5、下列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B、盐酸+锌氯化锌+氢气C、硫+氧气二氧化硫D、过氧化氢水+氧气6、下列四种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本质不同的是---------()A.化合B.燃烧C.氧化反应D.蒸发7、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产生氧气B.催化剂减慢物质的反应速度C.加入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D.催化剂加快物质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