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三)说出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四)解题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四拓展延伸阅读(1)导入: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2)《四世同堂》简介: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3)比较《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最后一课》《四世同堂》片段作家都德(法国)老舍(中国)背景普法战争抗日战争事件阿尔萨斯沦陷后最后一堂法语课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第一堂课中心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人物师生(学生眼中看老师)师生(老师眼中看学生)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描写方法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写作手法烘托烘托(烘托: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多侧面表现主要人物、中心事件的一种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