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标要求:1.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2.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3.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和人民解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从而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从中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2.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3.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5.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党、爱军队、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教学难点】1.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2.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老师播放国庆大阅兵视频,学生感受人民解放军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二、激趣导入同学们,震撼吗?我们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无数次艰难险阻的考验,我真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人民军队而自豪,回到六十多年前在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时候我们的人民军队又经历那些考验呢?好,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来学习一下。三、传授新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教师播放国共军队人数变化图,1.了解解放战争包括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通过看图表学生能形象直观了解国共力量变化2.了解战略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2.教师播放三大战役示意图学生知道并回答三大战役名称。通过看图表学生能形象直观了解三大战役。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大概方位。问三大战役首先在哪里进行?为什么?(播放三则材料)引导第一个为天时那么第二个和第三个呢?学生看课件和导学案回答东北,并回答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论丛史出,并锻炼学生材料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第二题学生找出辽沈战役的时间、主要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歼敌人数、结果。锻炼学生阅读能力4.播放辽沈战役的经过(根据学生阅读适当予以补充)找一名学生阅读92页第二段(一句一句读),其他同学了解经过对辽沈战役的经过有一个形象的理解。5.辽沈战役结果有两个一是解放东北,还有一个谁找到了。在小字部分找到解放军人数占据优势由国共力量对比图入手,锻炼学生整合能力6.通过辽沈战役解放军人数占据了优势,也为解放华北准备了条件,导入平津战役(教师补充书上虽然先讲淮海战役,但是平津战役是同时发起的而且紧靠东北所以先讲平津战役)学生知道辽沈和平津战役为同时发起的锻炼学生时间和空间观念7.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平津战役第一题。学生找出平津战役的时间、主要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歼敌人数、结果。锻炼学生阅读能力8.播放平津战役的经过(根据学生阅读适当予以补充)找一名学生阅读94页第二段(一句一句读),其他同学了解经过对平津战役的经过有一个形象的理解。9.平津战役中值得一提的是北平的和平解放,北平就是现在的共和国首都北京,而且是元、明、清等十一朝古都,下面同学们前后桌同桌为一组讨论一下他的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在教师指点下得出,和平民主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避免了人民和人民军队的伤亡。避免了十一朝古都北京的一场浩劫。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国民党将领做了表率锻炼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10.其实早在辽沈战役是解放军人数上已经占据了优势,但蒋介石调集80万国民党的精锐力量对我军60万,妄图造成局部兵力优势,因此三大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是淮海战役先入为主学生让学生了解辽海战役的惨烈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激发学生兴趣11.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淮海战役第一题,学生找出淮海战役的时间、主要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歼敌人数、结果。锻炼学生阅读能力12.播放淮海战役的经过(根据学生阅读适当予以补充)找一名学生阅读93页大字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