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掌握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了解俄国的扩张。2.过程与方法1.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比较的能力。2.通过对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的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教学重点】1.农奴制改革的内容。2.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1.改革的背景。2.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教学方法】讲读法、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俄国农奴制和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示林肯图片)师: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生: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师:是的,林肯在美国内战中,领导北方取得了胜利,废除了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黑奴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同一时期的俄国盛行的是农奴制,农奴制也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那么俄国的农奴制有没有被废除?又是怎样被废除的?今天,让我们走进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二、讲授新课知识模块一:农奴制的危机师:你们从下面两则材料里获得什么信息?(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地就有蒸汽机158台。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1860年,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已达1万多家。材料二:19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只有英国的1/15,法国的1/3,铁路总里程只有英国的1/10。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127页内容落实答案生1:材料一:工厂中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并大量使用雇佣工人。生2:材料二:交通运输也开始发生变革。师:回答的很好。也说明了俄国资本主义已有了初步发展。师:那么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课件展示表格)学生分析表格落实答案生:远远落后于英、法资本主义国家师:这种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17—18世纪,正当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侯,俄国仍固守封建的农奴制度。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买卖,没有土地和财产。(课件展示图片)材料二:在农奴制度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这使得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缓慢。师:我们从材料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生: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农奴没有人身自由。而且农奴买不起工业品,也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国别人均(卢布)铁(万吨)铁路(公里)1850年1860年俄国7122.829.81600英国323228.5388.814603法国15040.689.89160师:是的,农奴买不起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农奴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也导致国内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什么条件?生:资金、市场、自由的劳动力等。师:所以说俄国的封建农奴制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师: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会对俄国阶级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呢?(课件展示材料)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19世纪上半期,农民的骚动越来越多,据统计,1826~1834年为148起,1845年~1854年激增为348起。师:同学们思考: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生:从材料可知阶级矛盾激化,农奴暴动频繁。师:接着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十二月党人”也发动武装起义,号召用革命的手段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的统治。(课件展示图片)师:此时俄国境内危机四伏,农奴制度摇摇欲坠。知识模块二:农奴制的废除师: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沙皇政府迫切需要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1855年,俄国与英法为争夺土耳其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师:克里米亚战争俄国胜利了吗?(课件展示图片和材料)材料:俄军武器装备匮乏且陈旧,交通运输原始落后,再加上出身农奴的士兵长期营养不良,疾病、饥饿和寒冷交困,使俄军非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