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东三峡》学习目标:1.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描述能力。4.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思路:1、觅游踪2、赏游景3、悟游情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粗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2、扫除字词障碍,掌握生字词。一、预习提示1、你了解作者吗?请看课文第二页注解①2、关于三峡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3、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自然段。4、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袅袅(niǎo)短促(cù)崆岭(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秭归(zǐ)群壑(hè)耸立(sǒng)蔚蓝(wèi)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yànyù)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觅游踪)1、“三峡”指的是哪三峡?2、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3、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你能圈出作者沿途所经过的地方吗?4、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三、分组合探、展示提升:1——第1组2——第2组2——第3组3——第4组3——第5组3——第6组4——第7组4——第8组1、“三峡”指的是哪三峡?提示: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2、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提示:3----9段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3、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你能圈出作者沿途所经过的地方吗?提示: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4、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点拨: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描绘三峡风光的。五、归纳小结:六、课堂检测1、听写生词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及描述能力。2、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巩固1、“三峡”指的是哪三峡?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赏游景)(一)听听我来说西陵(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陵峡的特点。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峡,抓住特点来介绍。)(二)七嘴八舌议巫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自学提纲自学,然后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1、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三)屏气凝神看瞿塘(请同学们自读后,谈一谈瞿塘峡的人文景观,也可说说你所了解的相关故事)(四)、浏览课文(悟游情)1、游完三峡后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三、分组合探、展示提升(一)——第1组(一)——第2组(二)——第3组(二)——第4组(三)——第5组(三)——第6组(四)——第7组(四)——第8组(一)听听我来说西陵1、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陵峡的特点。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峡,抓住特点来介绍。提示: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灯影峡:江北山险而无味,江南的山玲珑秀丽。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米仓峡: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二)七嘴八舌议巫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自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