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郭城一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背影》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3、学习作者抓住特定场景展开细节描写的方法。4、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体悟父母真挚的爱。【学习重难点】1、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领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狼jí()差()使簌簌()蹒跚()suǒ()屑书jí()参差()不齐擦拭()tuí()唐fù()闲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蹒跚: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惨淡:情郁于中:大去:祸不单行:3、走近作者。本文作者,他是当代著名的家、、学者,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名篇《》,他的作品收在《》里,他清贫而有气节,例如的故事广为流传。4、快速阅读课文,文中写了父亲几次背影,在文中做一标记。5、细读父亲给“我”买橘子的场景2—3遍,找出描写父亲的动词,并用四个字短语为它命个小标题。6、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下来,课堂上交流。【课堂学习】一、情景导入:有一首歌谣这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的确,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母爱,是我们生命里最和煦的春风。其实,陪伴我们一生、如阳光一样照亮了我们生命的爱,不仅仅来自母亲,也来自我们的父亲。父亲,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深沉厚重的爱,一种不易察觉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颂父爱的著名篇章——《背影》,它的作者是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先生。二、自主合作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A、通过朗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B、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C、学习作者抓住特定场景展开细节描写的方法。D、体会如山父爱的伟大。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3、朗读课文,然后自主完成。(1)课文开篇点背影,在写作中叫开门见山,在本文中它有什么作用?(2)写父亲为什么先写家中的变故?(3)本文父亲的“背影”在作者脑海中形成了定格,就是课文中第段中描写的;作者对父亲通过各种细节描写来描写,综合运用了、、等描写手法。仔细朗读本节,分析作者为什么详写此处?(4)文中四次写到自己流泪,分别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5)文章结尾又提到父亲的背影,在结构上、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1)对文中父爱的句子加以赏析并完成P49《研讨与练习》3(2)仿写:例:父爱是送别时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让我倍觉感动。父爱是,。(3)阅读资料链接,小组讨论。(4)人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父亲大多是坚强而严厉的形象。而本文中描写的父爱更为细腻,多情。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三、点拨讲解:1、学习方法指导:运用各种细节描写,增强文章感染力。2、板书:开头破题点题事情经过引出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结尾抒怀照应四、练习测评:1、口头练习(伴你学P29自主学习4)2、精读语段,回答问题。(课文第六段)⑴文中体现父亲要爬上月台不容易的词语有、、。⑵这段父亲共说了三句话,试分析其含义:a、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c、进去吧,里面没人。⑶填写本段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3、在生活中你一定观察过父亲劳作时的情景,请你运用细节进行描写。五、布置作业:1、将描写父亲买橘子过栅栏时的句子摘抄下来,写在积累本上。2、读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并将读后的感受写在积累本上。资料链接①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的图画……②而我的眼前,我的心中,也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放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山上。④砍倒一棵大松树时已经日落西山了。父亲捎来口信,叫我和他一起抬回家。松树根部大,梢部小,我自忖1.68米的块头,抬根部"小儿科",就要去抬。父亲拦着说:"不行。你拾不起,骨头太嫩我来抬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