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二、课程标准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理解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进步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使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有坐过飞机,列宁没有看过电视,毛泽东没有用过手机。的确与生活在六十年前的人们相比,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一切的变化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听讲读图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看书查找原因回答学生观赏图片学生读书回答1、不仅涌现出大量科技成果,而且大大二:指导阅读、整体感知教师安排学生依案自学:时间:19世纪--------年代以来。领域:--------、------------、--------第三核心:---------的广泛使用。人类由此进入-----------社会。次科①不仅涌现了大量的--------,而且大大加快了----。技特点:②科技各个领域之间--------。革③-------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命①推动-----------------空前发展。影响②引起--------和--------的变化。③推动了---------------------------------。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4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生互相交流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材料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3、推动三:适时点拨、培养能力1、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为什么迅速发展?2、教师总结:二次大战后,为恢复发展经济,美国、西欧、日本等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体现在哪些领域?4、教师用图片展示各个领域的成就。5、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教师指出:高科技的发展应具有高瞻性,应趋利避害。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有哪些?教师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可以简记为“速度加快、领域渗透、比重加大”。材料1: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中涌现的新技术数量之多、门类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材料2: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等。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材料3:课本105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畅所欲言:根据你的调查,谈谈科技进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