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课型:新授课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的探索史。在这期间西方列强曾向我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入侵。而本课所讲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五次入侵中的一部分。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在中国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统治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进行民族自救运动的重要依据。二、课程标准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三、教学目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事迹。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近代中国遭受的苦难是清朝专制统治的腐朽和列强侵入共同造成的;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小笑话小强的老师对小强的妈妈说:“今天上课提问,我问小强圆明园是谁烧的,他居然回答说不是他烧的。”小强的妈妈一听不乐意了:“老师,我们家小强一向诚实,说不是他烧的,肯定不是他烧的。”小强的爸爸听后乐了:“哎,孩子嘛,烧就烧了吧,值多少钱我们赔。”教师:这虽然是一则小笑话,但亦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一些历史的痛楚是不能忘记的,是需要我们铭记的。那么,圆明园究竟是谁烧的呢?说明:小故事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说明:结合课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础知识(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展示:中国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仍然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像潮水一般涌进来的西方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广泛的销路。英国下院的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告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开始大幅度下降,每年停留在150万英镑左右。西方资产阶级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门户开放不够。教师: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列强再次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教师:正是由于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被称作第二次鸦片战争。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信息。板书:目的、国家、时间、过程学生:(回答不全面可由小组成员帮助补充)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国家:英法、(美俄是帮凶)时间:1856年—1860年播放:《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视频剪辑二.不可宽恕的罪行教师: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对中华文明犯下了哪些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学生:火烧圆明园、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展示:圆明园想象图、视频《火烧圆明园》、圆明园今遗址图教师:看完上述信息,你有哪些感想?学生:可围绕英法罪行自由发言。教师: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夺走大量的文物,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国宝仍然没有能够“回家”。近年来,这些文物多次在海外的拍卖市场上出现,国人被迫花巨资从国外购买回来从祖国流失出去的文物。展示:从国外拍卖回来的圆明园流失文物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视频、图片、课本”,阅读课本68页,了解英法的暴行说明:在教材的自由阅读卡中提及中国买回流失文物,按照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的基本规定,“被盗文物的拥有者应当归还该被盗物”。文物高价回购,这就等于再一次向殖民主义交纳赎金,与二次掠夺无异。所以设置此环节,多方面引导分析。播放:《佳士得拍卖中国兽首》视频剪辑思考:该不该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师视实况引导点评,课堂除了要激发爱国情绪,还要使学生知道如何去爱国,该怎么做。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能够寻找回完整的记忆。教师:在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对中国也犯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