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依法治国》(教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过程与方法:结合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依据案例事实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做一人合格的公民。【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教材内容分析】《依法治国法律的尊严》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法律的尊严》包括“依法治国”和“与法同行”两部分。而“依法治国”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九年级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今天,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为建设民主法制国家,党和国家提出了实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提高自身法治意识,依法律已,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之一是进行国情国策教育,通过了解今天中国的基本国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材对象分析】本课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师生共同探讨,感悟知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活动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他们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今天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有电视、杂志、报纸、Internet等,他们个性张扬、好胜、自主、乐于探索、独立分析能力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本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近段时间内发生的社会热点案例,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本课的探讨和教学任务。【教法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材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学【教材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与设计意图导入:视频导入1.观看“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教学视频。2.教师借此引导:建国60年来,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中国共产党人近代以来从没停止过对图强复兴的道路探索。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我们怎么做呢?3.学生分组讨论或自由发言。教师要把学生的话题引导到“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的思路上来。创设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走依法治国之路”环节一:依法治国的含义1.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阅读后分组讨论交流,总结本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或问题。2.提问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学生回答课堂知识点(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3.师生共同分析“依法治国”的含义。(1)展示“依法治国”的相关背景资料: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2)学生齐读依法治国的含义。P8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3)分解“依法治国”:(幻灯片)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层层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定义的掌握和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念、定义,方便学生的记忆)环节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新闻在线】1.观看新闻视频:《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讨论: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谈谈法治的重要意义。(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见解)2.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总结归纳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幻灯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环节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师生讨论:我国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要做到哪几个方面?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解疑:通过学习活动(幻灯片)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