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剽悍、驯良、遒劲、阔绰、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词语。2.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性。3.了解布封和博物志《自然史》。能力目标1.品味、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培养个性化的感悟能力。2.学习恰当地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德育目标理解作者蕴含在洗练的语言之中的感情倾向,深入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文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词汇丰富。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而且赋予人性化的光彩。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联系语境揣摩语言,发表个性化的见解。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作者的感情倾向。●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感知文意。深层研讨,领会作者情感及写作特色。积累精妙传神的语句(段)。[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古语中有“文如其人”“文即其人”的说法,而它是与博物学家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相通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板书文题、作者)设计(二):提及人类的忠实朋友——马,给人的强健、勇毅的印象是那么鲜明可感,而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也不乏优美的赞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科学小品《马》,去感受马的形象、马的命运。(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马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三、诵读,感知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要求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多媒体显示:(1)注音(2)释义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驯良:和顺善良。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有过之无不及:有超过的而没有达不到的。2.指名学生分段诵读,勾画文中精彩的语句并与同桌交流体会。3.快速阅读,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思考:(1)本文写了人工驯养和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2)本文在传神描摹马的形象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文中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3)这篇课文对马的描写细致逼真,使人为之倾心、赞叹。那么,你认为本文的描写笔触有什么特别之处?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1)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勇毅,与主人共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以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2)布封在对马的描摹中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