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角色与责任同在课案新人教版序言一、导言:初三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同学们要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我们将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升学——就业。既然我们今天能坐在教室里,我们就要珍惜这个机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承担责任。(关于中考的选择)二、批阅中考卷的启示1.中考采用电脑阅卷,以前仅仅局限于客观性(选择题)试题,2011年开始主观性试题也采用电脑阅卷。把每个试题扫描到电脑里,阅卷教师面对的不是纸质的试卷,而是试题的扫描图片。2.基本要求:①试题的答案要写在给定的方框内,不得超出方框②字迹要工整,看不清的全部为零③答题要抓住关键词,不要说废话④要用政治术语答题,不能用方言土语。⑤规定性的试题必须答准确,理解性问题也不能偏离试题的设问要求。3.对学习的启示:记忆的时候要记得的准确。记忆(基础)——理解(关键)——运用(目的)。三、学习要求1.本学习期的任务比较重,要完成初三全册教材的内容。(共有四个单元,十课、二十八框的内容)。每周3节课,实授课17周。2.中考的时候初三的主要内容为3、4、5、6、7、8课,1、2、9、10是非重点。3.初三面临中考。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效,所以要做到“堂堂清”,每节课每位同学必须有所收获。不能留下后遗症。4.要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四、预习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一)基本知识要点(多媒体显示重要知识点)1.责任的含义(P5)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2.责任的来源(P6)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责任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命令、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3.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4.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分别有哪些?(P14)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代价:承担责任会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甚至受到责备、处罚。5.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二)预习要求及学习过程:【1103班】教学计划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1-17,在课本标注基本知识要点的相关问题。2.教师让学生举例理解重要知识点,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3.教师点拨学生不理解的问题。【1105班】教学计划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出体现重要知识要点的相关问题答案。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讲解。【思维训练】据报道,2012年5月8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在下班途中,看到一辆失控的大客车即将撞向本校的两名学生时,她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去将两名学生推开,而自己却被大客车轧断双腿,导致双下肢被截肢。张老师受伤后,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教育部等部门分别授予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思想品德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体现了张丽莉的哪些优秀品质?舍己救人、无私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等(2)社会中的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些责任来源于哪些方面?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责任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命令、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3)张丽莉老师的壮举来自哪些方面的责任?道德原则、传统习俗。教师的责任——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道德原则。(4)请你结合张老师的典型事例谈谈对“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理解?代价:身体健康、生命。回报:荣誉(精神财富)选择——义无反顾我承担,我无悔(不是自愿选择,但是必须承担)、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