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七年级政治下册《72法不可违》说课稿新人教版教学依据: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思想品德》教材3、搜集部分教学案例及社区课程资源4、七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少年要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2.能根据案例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3.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分清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二.教学方式:1.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欣赏歌曲、模拟情境、知识竞答、以案说法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2.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教学构思:根据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水平及能力以及本框教材的特点,设计了歌曲欣赏、引起思考;情境模拟、分组探究;风采展示、一比高下;知识竟答、抢前争先;感知教材、质疑求索;案例传真、探究解惑;联系生活、以案说法;课外拓展、学法践行等八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实现本框的教学目标。四.教学过程: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曲《心声》,学生欣赏。师:一曲《心声》,唱出了一批失足少年对往事的追悔,对新生的期待,这些正值花季的少年,为什么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法为何物,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们的经历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活动一:歌曲欣赏、引起思考活动二:情境模拟、分组探究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教材91至92面中的三个情境,并思考:“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然后完成93面的表格。(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展开模拟和探究活动)师:在学生模拟和探究的过程中适时的指导,广泛的参与学生的活动。师:下面我们分组展示我们模拟和探究的结果。(学生分组表演情境模拟小品,并展示小组探究的结果)师:对每组的表演及其探究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师:刚才各组分别展示了他们的探究成果,完成的都很出色,相比之下,哪一个组的最精彩呢?请每个同学充当评委,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意识。)师:通过我们共同探究,我们弄清楚了违法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种: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为了检测同学们是否能判别这三类违法行为,下面进行知识竞答活动,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准确。出示题目:(投影)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3.赵某与李某有矛盾,一天赵某家被盗了,赵某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逢人便说李某是强盗,后经公安机关调查,李某并没有实施偷盗行为,李某以赵某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处赵某向李某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元。师:请同学们阅读第二目教材,(学生通过读教材,然后交流阅读收获与困惑。)师:请同学们看一个案例,然后思考问题。案例展示:(投影)王某在读高中时,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在这些所谓的哥们儿的带动下经常出入网吧、歌舞厅,打架斗殴的事是三天两头的发生,虽然受到了学活动三:风采展示、一比高下活动四:知识竞答、抢前争先活动五:感知教材、质疑求索活动六:案例传真、探究解惑校多次纪律处分,王某却不思悔改,为了筹钱打电脑游戏,王某多次在校门口找小同学勒索钱财,并因此被公安机关处于警告处罚。一天,王某在街上闲逛,路过一家银行时,正好遇到一客户取钱出来,王某顿生邪念,尾随那人至一僻静处,用匕首残忍的杀死了那人,并抢走了现金2万元。后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