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一、导入:解题入手。际遇,机遇,时运。在文中指作者被北大破格录取。十三岁,一个充满幻想、充满希望的年龄,十三岁的我们迎来了了美好的初中学习生活,而十三岁的田晓菲已踏入了令多少学子神往的殿堂—北大,开启了她人生的新篇章。二、作者介绍三、整体通读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和北大已经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两年中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感悟到的、积攒下的有很多很多,她选择哪些内容来抒写她对北大的深情。缘起:七岁的梦想→十岁的自信→十三岁的际遇→十六岁的回顾缘中:近乎绝望(渺小、自卑)北大的书↓沉静、安详、愉悦(自信、充实)北大的学生北大的人北大的精神:科学民主进取创新北大的老师补充:1917年,一代教育家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开创了北大新风气。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他招聘北大的老师不问年龄、学历,发表了多少文章,只问他的学问,他聘请还没取得博士学位的27岁的胡适、24岁的梁漱溟为北大教授,他聘请中学教师钱穆、只有中学毕业的顾颉刚为北大讲师,校园内既有拖着长辫子的以辜鸿铭为主的复古派,又有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主的新派人物,他们针锋相对,进行着白热化的思想斗争,但北大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谁。这种“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学术至上”的理念,成就了大学之“大”,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之后蒋梦麟、胡适、马寅初等校长将这一传统和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在这样的传统和精神的烛照下,才有北大学生的专注入迷、犀利机智,才有极具个性、极具才情的北大老师,才有北大清新自由的氛围。缘续:为北大作贡献不系之舟与北大血肉相连一唱三叹梦回北大深情:渴望、热爱、感激、依恋、报答渴望飞翔、渴望创造顺序:过去——现在——未来四、美点赏读作者将她对北大浓浓、深深的情倾注于笔端、洋溢于字里行间,选出你认为最具深情、最能扣动你心弦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五、选点诵读如此饱蘸深情的笔墨,如此灵动且诗意盎然的语句,就让我们激情背诵其中的一到两处吧。六、疑点深读今天我们欣赏了作者满怀深情谱写了一曲对北大爱的恋歌。在个人质疑的基础,小组讨论,推选出你们小组认为最有质量、最有价值的一到两个问题.七、结语:齐读小诗愿我们我们每一位同学能拒绝诱惑,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息地去追求新的发展、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