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2、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4、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2、理解《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难点: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回延安一、导入新课。用一首陕北民歌入题,让同学们体会陕北民歌的高亢悠扬的曲调,引出这种歌词的特点,导入《回延安》的讲授。二、检查预习情况。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搂定白羊肚手巾糜子黍类油馍气喘三、作者作品介绍。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11月出生于山东峄县。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四、赏析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2.总体感受诗歌。本诗共五个自然节,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自然节的主要内容。(交由学生讨论。)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五、感受全诗中心。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课时再别康桥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四、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1、提问:A,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B,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2、《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押韵,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六、小结本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命题人审核人审批人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日期序号25一、病句练习1、下面这段话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于4月28日晚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开幕举行。②一场名为“动漫天堂”的文艺晚会用立体的舞台、高科技手段和新颖的创意,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具有中国动漫文化特色、蕴涵江南风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