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2、过程与方法:本文语意生动,文字浅显,宜于自读。注意设计关键的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领会文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并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重点难点】1、重点: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2、难点: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并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教法学法】阅读、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海伦•凯勒,这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有志青年人众所周知的名字。她是一个美国人,她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生命的开端就是多灾多难的。但幸运的是这个病弱的生命受到一位优秀老师——莎利文小姐的关爱和栽培,使她顽强地成长起来,使她生命之火燃烧并焕发出无比的光芒,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这个残疾儿童最后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在诸多方面都给我们以启示,但最重要的启示应该是“爱”,爱生命、爱人、爱学习、爱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海伦•凯勒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杰出的学生的老师——莎利文小姐(板书题目及作者)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进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后来,她的父母亲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利文老师到她家里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她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十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她大学毕业,并和莎利文老师合作她的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的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此后,她又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她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她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2、积累生词(nàmèn)(méng)(zhuómo)(pī)(xuàn)纳闷启蒙琢磨毛坯绚丽3、梳理结构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事条理清晰,同时表达老师对自己的教导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第二部分:写老师对我的教育情况。(第二天早晨……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本部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莎利文老师和我的初步接触,本段初步写莎利文教师的教育能力。(第二天早晨……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2)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过写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而体现莎利文老师教育的高超本领。(春天到了……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3)莎利文老师的特殊教育,本段通过具体整体进一步对莎利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加以赞扬。(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第三部分:写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前,海伦•凯勒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海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请对比自己谈谈你的看法?明确:身有残疾,又聋又哑又盲。2、在海伦•凯勒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谁为她铺平了一条道路?明确:莎利文老师。3、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她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异之处?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归纳)莎利文老师是利用实物来教导“我”认识具体事物,认识自然界。例如:她“给我一个洋娃娃。我玩了一会儿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了四个字母‘d一o一l-l’(洋娃娃)。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我很感兴趣。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我也学会了拼字••、…”再如“我们走到井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