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教案苏教版VIP免费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教案苏教版_第1页
1/3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教案苏教版_第2页
2/3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教案苏教版_第3页
3/3
课题:黄鹤楼学习目标: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目标重点:1:诗中涉及的传说,2: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目标难点: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书单元自由诵读《黄鹤楼》二、检查单元1、《黄鹤楼》作者有关内容2、预习情况检查三、活动单元一、导入1、作者简介: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2、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3、黄鹤楼简介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二、多形式朗读古诗教师范读,学生指读三,深入感知古诗问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问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明确: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问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问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四、小结: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五、再次朗读古诗六、作业布置熟练的背诵古诗板书设计:本节课教学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教案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