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辛亥革命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辛亥革命,指的是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意义。其核心中国同盟会的建立,理解它关键就是要通过必要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学生已经学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本节课的内容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辛亥革命的意义,教学的重点是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掌握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记住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分析:理解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掌握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记住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同盟会及三民主义的联系,帮助学生从多方面角度思考问题,客观公正的评价事物。其中关键是调动他们学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洋务运动结果怎样?戊戌变法的结果怎样?明确: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结果都失败了,改良转向革命。情境导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片放映孙中山像。师问)请看,他是谁?(生答孙中山。师又问)知道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吗?(生答辛亥革命。师引导)这场革命是怎样组织发动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显示或板书课题)讲授新课问题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设计意图:使同学们了解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师生活动:以问答的方式来学习。问题1:辛亥革命的背景?明确: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清军惨败。在此严重危机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志士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抗争。问题2: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有哪些?明确: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问题3: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明确: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问题4: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请问是哪三大主义?它与十六字政治纲领的关系如何呢?(课件显示或幻灯放映板书要点,同时结合教材小字给学生对照讲清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明确: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内容和作用。:问题5: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明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那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二:武昌起义【设计意图:明确武昌起义的概况与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问题1:开端----武昌起义明确:经过:1911.10.10开始武昌起义→武汉三镇→各省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问题2: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关。于是,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于1911年12月集会南京,商议成立全国性政府。(课件播放《中华民国的成立》录像片段或教师生动描述成立盛况,然后边请学生回答问题边出示板书要点。)明确: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1.1南京孙中山1912.3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问题3:辛亥革命的结果是什么?明确: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废除。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课件出示或幻灯放映板书标题)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问题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问题1:辛亥革命是一次什么性质的革命?明确: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问题2: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引导学生回顾革命过程,并结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