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情境表演,请大家观察、比较表演中的两个情景,并指出两个场景说明书么道理。场景一:师:“今天下午看演唱会,请同学们自己到我这里领取电影票。”(学生立即涌向讲台,秩序混乱,教师被重重包围)场景二:师:“今天下午看演唱会,请每行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里领取全组的电影票,然后按座位顺序发给每一个同学”(学生取票秩序良好)师:刚才的活动说明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范的调节。我们的日常生活之所以有条不紊就是因为有法律规范的调节。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讲授新课:[多媒体显示]案例一:2006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于3月11日揭幕。在重庆力帆队与辽宁队的比赛中,连续两年在联赛积分榜垫底的力帆队以2:1击败对手,久违的胜利让球队和球迷狂喜不已。50岁的重庆之名球迷陈文武比赛刚结束就冲进球场,想与球队共同庆祝,但随后被迅速赶来的球场保安人员带离现场。陈文武在以前的比赛中曾有冲进赛场推搡裁判的“前科”。重庆市公安部门对陈文武开出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施行后的第一张“球迷罚单”,依法对陈文武处以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同时禁止他在一年内进入体育场观看同类比赛。案例二:2006年4月下旬的一天,张某与家人从益阳到长沙办完公事后,前往长沙烈士公园游玩。当他们乘坐的出租车刚在公园南门停下,两名妇女就跑过来,一前一后拉开出租车前后门,用身体挡在门口,一边念叨着听不懂的话,一边伸手索要钱物。当遭到拒绝后,两名乞讨妇女又扯衣服又拦路,跟着张某纠缠了十几米,直到附近巡逻的民警上前制止,张某才得以脱身。经民警调查,两名乞讨妇女自称湖北监利县人,每天在烈士公园门口向行人尤其是外地游客强行乞讨。日前,长沙市城市管理支队对两人处以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据了解,这是2006年3月1日起治安管理处罚实施以来,长沙市开出的第一张强行乞讨干扰他人的治安罚单。师:结合上述案例,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1)公共秩序是指哪些地方、哪些场所的秩序?(2)上述案例中的球迷陈文武和强行乞讨的妇女是何种行为?(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何时起施行?该法在维护公共秩序中发挥什么作用?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归纳点评)公共秩序主要包括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球迷陈文武和两名强行乞讨的妇女的行为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制造了混乱,严重滋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有些严重的现象和行为还会给个人、集体或国家造成损失,所以这些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惩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公民要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通过对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管理和竹筏等方式,通过强制手段维护社会秩序。[视频展示]《治安管理处罚法》(内容略)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法律在处罚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维护公共秩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要养成守法的好习惯,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为此,我们应进一步探究,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怎样自觉地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活动一:心灵的选择——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小组讨论:在下列情况下,你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1)去公园玩时,售票处排了很长的队,你会依次排队,还是插队?(2)公共汽车上,人非常多,你是主动买票,还是趁乱逃票?(3)(学生可自己设计情景)———————————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法律在维护公共场所秩序中的作用。活动二:案例研讨——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人民安全据《广州日报》报道,既未持有个人驾驶证,又未办理危险物品准运证的何某,利用人货车非法运送液化气,被深圳市宝安区消防大队依法处以治安拘留七天的处罚。当日下午3时多,宝安区消防大队防火科队松岗镇一家气站进行防火检查,一辆停在气站门口,车身上没有任何易燃易爆物品准运标志,却装满液化气瓶的人货车,引起消防干警的注意。检查发现,这辆人货车未办理危险物品准运牌照,车辆的排气管没有经过防爆改装,当时驾驶人货车的何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