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应以“以读为本。读思练结合”为主线,设计“初读整体感知→引读品词析句→悟读理解内容→导读体会感情→练读培养能力”的教学程序。[教学目标]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2、理解课文中“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含义深刻的句子。3、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的爱戴之情。[教学难点]体会“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回想画面,为体会“爱”而起航1.昨天,我们初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近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2.通过初读,鲁迅先生“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幽默、风趣、关心他人、充满爱心、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3.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走了,特别是周晔,她再也不能跟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叫她万分悲痛呢!二、提炼主题1、过渡:同学们,你觉得哪一个词语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最密切,我们最值得研究?2、从学生的回答中确定主题。(1)学生可能会回答:爱戴。这时教师评价:的确,人们爱戴鲁迅先生这种情感贯穿了全文,值得研究。(2)学生可能会说:爱抚。这时教师评价: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鲁迅先生的品质的,也可以研究。(3)过渡:那怎么去研究呢?老师有三个要求。三、小组研读。1、交待任务,提出研读要求。(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里看出鲁迅先生受人爱戴或哪里看出我得到伯父的爱抚;②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③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一下。)2、小组研读。教师巡视,深入到学生中间给予必要的帮助。(1)发现有学生对“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理解时有困难,教师便指出:有些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怎么理解?有一种方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理解。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份资料,请仔细阅读,看能否结合资料上的内容,对这句话的意思“恍然大悟”。(学生看教师提供的资料,深入思考,联系资料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恍然大悟”之后,再要求他们发言。)(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2)发现有学生对理解“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有困难时予以帮助:教师点拨:人的行动往往是与他的内心有关的,伯父这一叹气,你能揣摩一下他的想法吗?学生可能会说:从他的叹气中,我想象鲁迅先生可能想,我这一辈子还没有完成我的事业。从他的动作中,可以想象他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学生还可能会说:他想,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个黑暗的社会推翻呢?学生会说:他想,我们老一辈没有推翻旧社会,一定要教育下一代,把革命进行到底。(3)发现有学生在研究“谈水浒”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体会: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4)发现有学生在研究“关心女佣”时,引导学生理解:“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四、反馈交流。1、交流从哪里看出鲁迅先生确确实实值得爱戴。(1)生说从“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看出鲁迅先生确确实实值得爱戴,教师点击:既然鲁迅先生想讲的是自己常常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那为什么说鼻子被墙壁碰扁了?(2)预计学生会说:因为“我”还小,听不懂那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