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有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三首古诗。过程与方法:了解诗歌语言的精练、押韵和节奏的特点;体会比喻、借代、引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主义信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的精练、押韵和节奏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借代、引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感悟新知1.借代修辞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②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③具体代抽象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了解借代、比喻、引用、设问的修辞方法④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2.引用修辞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3.“国门悬”典故含义引用了春秋时的典故,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未被采纳;后又劝吴王攻越,要他警惕越王勾践复仇,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灭了。陈毅用这个典故,表现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不瞑目,要亲眼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失败。二、探究新知1.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小序交代诗作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缘起,以及诗作的时代背景2.第一首开头设问句有什么作用?使用了什么句式?明确: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感觉到了必死的险恶处境,并且能够英勇地面对。3.三首诗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明确:依时间顺序来写,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三首诗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又是一个整体。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展开来,从眼前写到未来,从个人写到同志,层层深化,层层扩大,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豪壮的情怀一步步展现出来。内容: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4.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好处。①设问: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借代:旌旗十万斩阎罗(代指部队)旌旗”,原指旗帜,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部队,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阎罗”这个阴间暴了解诗前小序的作用。从课文里找出各种君又有影射世上反动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表现诗人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南国烽烟正十年(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③借喻:(1)血雨腥风应有涯(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血雨腥风”,原指血色的雨、腥味的风,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2)人间遍种自由花,“自由花”,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