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陆市七年级政治《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依赖的危害性;理解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2.能力目标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依赖的危害性,深化对自立的认识;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增强责任心,掌握自立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使学生真正成为自立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自立就是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遇事有自己的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提高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方法: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树立自立观念,勇于实践锻炼。【教学难点】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性。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教学方法】调查、讨论、表演等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教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板书)一、不能再有依赖(板书)板书辩题:正方: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吃饼教师提问: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做判断、做决定总要依赖他人;(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思考:该中学生的行为是在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离家出走不是自立的表现,告别依赖不是告别依靠,依靠不是依赖,走向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不是不负责任。讨论:自立是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依靠是不是依赖?为什么?阅读思考:回忆小学的生活,我们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学老师比中学老师对我们管束多。可是,对于这种管束,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我不喜欢这种管束。管得太多、太严,不利于我们自立。同学乙:我很怀念他们,要不是他们的帮助、指导,我不可能学到今天这么多自立的本领。同学丙:我过去不喜欢他们,但现在很感激他们。要不是他们的严格要求,我可能会养成学习马虎、生活懒散的习惯。你赞成哪种看法?还有其他看法吗?教师归纳: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要多得多。是因为我们在小学时,还缺乏必要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不懂得该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不能自主地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进入中学以后,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小学时要强得多了。因此,中学老师对我们的管束比小学老师要少得多。正是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才使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没有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也不会自我管理。想一想,我们如何克服依赖心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2)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3)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4)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二、自主与自立(板书)里根的故事这个动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论: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教师提问:你认为自理自立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得出结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独立地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书生赶考(1)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2)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会怎么办?教师归纳:这个书生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即使他满腹学问也不能自立。如果我是这个书生,我会冷静地、仔细地分析别人的说法对不对,再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巩固新课】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自立就是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自主才能明确并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