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信念。(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新闻事例说出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够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国情。(3)知识点目标: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优越性。难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学途径】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的新闻(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领略春节过后的一次家长会上师长们的谈话。(教材P1第二段至第五段)师导言并启思:师长们的谈话,说明了我们在一天天成长着。那么,请问:1、我们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年龄的增长和生活世界的扩大)2、你能说说生活世界是如何扩大的吗?(从关注自我与家庭,到关注他人与社会公共生活,再到关注国家与民族事务)3、要关注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我们应该怎么做?(了解我们的祖国,感受她的发展和变化,并努力学习,提高本领,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这节课我们就来开始了解我们的祖国,感受她的发展与变化——发展中的社会主义。(节题板书)二、新课讲授:听歌曲《社会主义好》,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分钟时间)师启思:同学们!社会主义好,究竟好在哪里呢?你能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看法吗?(一)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板书)(10分钟时间)A、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1、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经济建设的起点低、基础差。材料展示1:(多媒体显示)对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的工业,毛泽东曾做过形象描述:“现在我们能制造什么?能制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2、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人民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知识链接1:(多媒体显示)(1)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2)社会主义改造:①时间:从1953年底到1956年。(之前的1950年到1953年主要是保家卫国、抗美援朝)②内容:改造当时的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③结果: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使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3、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虽然并不平坦。但是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完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文化事业也在走向繁荣。特别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变化更加迅速,为世人所瞩目。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知识链接2:(多媒体显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平坦,主要是指:1、1957年开始的大跃进,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2、1966年开始,到1976年为止的被世人称作“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4、进入21世纪,面临世界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又取得了骄人成绩,社会主义在中国更显示出了无比的优越性。阅读感悟。1、学生阅读教材P3的两则材料:人们眼中的社会主义。之后启思感悟。(1)张华磊爷爷眼中的社会主义是怎样的?(社会主义让老百姓生活得越来越好)(2)张华磊爸爸又是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能使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2、告诉张华磊,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引人注目的成就?(进一步体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领域2005年,我国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科技领域2005年,我国航天工程实现在太空多人多天飞行。文化领域浙江省成功举办全国第七届艺术节。体育领域2001年,我国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其他领域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