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他们为什么会犯罪(《怎么就错了呢?》)备课资料自学思考题(p110—113)1、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P113)2、看110页《1998---2002年我国未成年人罪犯占罪犯总数的比率》柱状图,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我们的同龄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邪路呢?3、阅读111页的案情发布《我错在哪里了?》,请大家分析杨益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一、图表导入新课展示110页“1998年至2002年我国未成年人罪犯占罪犯总数的比率”柱状图,提问:1、此图反映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我们的同龄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邪路呢?二、新课学习第一环节:“案情发布”(111页的案情发布《我错在哪里了?》)1、杨益刚到底错在哪里了?2、他犯了什么法?参考答案:(1、无知与违法。杨益刚的无知使其在浑然不觉中走向了犯罪。2、课本P112,我国刑法规定……)第二环节:延伸拓展:1,假如你的朋友请你帮助保存来路不正的物品,你认为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最为妥当?2,因为无知导致犯罪是可悲的。如何使自己不至于因无知而在浑浑噩噩中掉进犯罪的泥潭呢?3,下列行为都属违法行为吗?都要受到什么的制裁?①随意拨打110,119;②知情不报或作伪证,隐藏犯人;③谎称某大楼要爆炸;④购买来路不正的物品;⑤偷小偷的东西等。参考答案(1、劝说其还给物主,并主动向物主陪礼道歉,赔偿损失;劝说其投案自首;如果不听,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2、拿不准的事不要急着做,先向父母、老师等成年人咨询;①学习法律知识;②遇事三思而后行;③要不断学习,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④时刻告诫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⑤增强自控能力,磨练意志。3、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第三环节:法律链接:(113页,违法与犯罪)1、什么是违法行为?是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在法学上,对违法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2、刑法和刑罚的区别刑法: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刑罚:又叫刑事处罚或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3、什么是犯罪行为是指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它是最严重的违法。第五环节:自我检测1、辨一辨,下面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①赶去参加中考的小明骑车至考场附近的十字路口时,看见红灯了,此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他想,中考事关重大,即使现在闯红灯也不会妨碍交通,于是他继续向前骑。②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将“毒鼠强“投放到“正武“面食店食品原料内,造成200多人中毒死亡,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做出了判决,被告人陈正平被依法判处了死刑。参考答案(①违法行为②犯罪行为)2、阅读案例,回答问题初中生小健、小青、小强课后经常聚在一起下棋、打扑克,开始是谁输谁请客,后来感到不够刺激,就约定谁输谁给钱。他们还一起上网吧,到营业性舞厅跳舞,夜不归宿,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为了满足赌博和高消费的需求,他们先后多次到同学家里及商场行窃,共窃得现金六千多元和价值三千多元的财物。后来他们在一个商场行窃时,被保安人员当场抓获,扭送到派出所。提问:这则案例说明了什么?(恶不积不足于灭身,说的就是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或(①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不良行为→一般违法→犯罪②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③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第10课:他们为什么会犯罪(模仿的后果、一起干就没有事吗)备课资料自学思考题(p113—116)1、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或电脑游戏呢?影视作品或电脑游戏的情节和人物是不是真实的?我们可以随意模仿吗?2、青少年在观看含有暴力械斗、敲诈勒索、帮派之争等故事情节的影视作品和小说时,应牢记哪几点?3、有70%左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是团伙作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有如此高的团伙犯罪?4、在现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