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开头的写法。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融情于景的写法。教学难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他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老舍的一些情况。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就是把舒字拆开来,北京人,满族。在中国建立之前,他主要发表小说,是非常有名的小说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此外还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从事戏剧创作,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春华秋实》,他被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可惜1966年他被“四人帮”迫害致死,有人说:“他如果没有去世的话,可能获得世界最高的殊荣——诺贝尔文学奖”这篇课文,我请大家回去预习的,不知道效果如何?请几位同学来读课。二、投影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抓住“温晴”的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图景,并理解文章精巧的结构。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开头的写法。3、掌握文中的词语。三、投影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1、掌握文中的词语。2、思考问题:文中写了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讨论后明确:1、词语:济南(jǐ)伦敦(dūn)响晴温晴真得(děi)不知不觉慈善(cí)一髻儿(jì)看护妇(kān)镶嵌(xiāng)肌肤(jī)狭窄宽敞贮蓄(zhù)水藻(zǎo)澄清(chéng)地毯(tǎn)2、景物:(2)阳光下的济南:暖和安适、理想境界、小摇篮(温暖)。(3、4)写小雪后山景的秀美。白花儿、银边、花衣、肌肤、害羞;小水墨画(山秀)。(5)济南的水色:水(不结冰、冒热气):温暖;水藻(真绿):精神;垂柳(照影儿):娇柔;天光水色(蓝水晶)写出泉城的秀丽(水清)四、互动交流一:互动交流一1、读了课文以后,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作者为了要突出温晴的特点,在第一段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交流后明确:1、“温晴”“宝地”2、对比、排比3、作者为什么拿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的进行对比?明确: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是有关联的。老舍在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伦敦任教,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知道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五、互动交流二:互动交流二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列出全文的结构提纲,理清写景思路。交流后明确: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响晴、温晴。第二部分(2—5):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第一层(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第2节: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第3节:薄雪覆盖下的山。第4节:城外远山。第二层(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第三部分(6):点题。写景顺序:由气候到景色(因果);由山到水,由城里到城外,由近景到远景;由总到分再到总。六、课堂小结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欢和赞美之情。七、课堂练习:见《济南的冬天》课堂练习一八、回家作业和预习作业:1、词语抄二遍2、完成《补充习题》基础题目3、熟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并作赏析。附:板书设计十六济南的冬天北平无风声阳光下的小山:可爱②山小雪后的小山:秀气③⑥冬天伦敦济南响睛温晴①城外远山:名画④的(无雾)(宝地)济南热带无毒日水:温暖、清澈、透明⑤对比总分总由山到水,由内到外,由近到远,由总到分再到总。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朱自清的《春》一样,以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而著称。课文描写了冬天的哪些景色?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投影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2、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二、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