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一框。本框题主要内容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两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协调相处,如何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这些内容既是本单元的逻辑起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二)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使学生了解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认识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关爱周围生命、保护环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活动,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多彩的生命;③通过图片资料、动脑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关爱生命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保护环境刻不容缓。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建立起对生命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与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命及大自然生物并不陌生,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和思考。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的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本节课很重要的任务。三、教法及学法本课时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1、直观教学法:我让学生观察、图片展示,并融入音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构建出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2、创设情境法: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影像、图片、游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3、探究、讨论法: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让学生进行探究:出示一组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的内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情感、态度和技能得以提高。四、教学过程安排(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美丽的生命》【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二)、新课过程:1、情境中感受――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1)情景一:展示活动:让各小组代表把课前准备的动植物实体或图片向大家展示,并简单进行说明,初步感受生命的价值。【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认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本环节让学生与其它生命体零距离接触,通过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受到触动,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丰富,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2)情景二:图片对比一组充满活力的图片,一组没有生命的图片。问题:你喜欢那组?为什么?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并引出难点问题:生命需要我们尊重和关爱。2、生活中感悟――生命需要相互关爱(1)【古诗鉴赏】与【视频观看】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观看《可可西里》部分片段问题:从上述两段资料中同学们感受到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古时和视频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藏羚羊生命的脆弱,感受生命的特征是既顽强又脆弱。(2)做游戏请几名学生到讲台模拟环境中的植物、昆虫、青蛙、蛇、老鹰、田鼠、人类,把他们连成“生物链”。【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识、感悟生命之间是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生命需要相互关爱。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