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从容说课本框主要讲了三层意思,首先,通过晏子使楚等故事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其次,通过司马懿“临辱不惊,遇侮不怒”等故事说明自尊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议论,而要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最后,通过陶行知给糖的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本框落实的课程标准主要有,“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教学重点: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学难点:人格的含义。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2.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能力目标学会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知识目标1.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2.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教学重点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教学难点人格的含义。●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去尊重他人及如何自尊。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板书)一、维护人格最重要(板书)[师]下面我们通过关于“晏子使楚”这个小故事的讨论,来认识维护人格的重要性。活动一:晏子为什么要坚持从大门进城?·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维护人格的重要性。·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晏子使楚”的课本剧。(2)学生准备相关讨论。·活动过程第一步:学生表演“晏子使楚”。画外音:春秋末年,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楚国大约在今湖北荆山一带起家,后不断扩张,占据了长江中游,后又灭越国,占江、浙,先后于湖北的丹阳、郢和河南的陈、安徽寿春建立都城,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消灭。晏子名婴,字仲平,夷维(山东高密)人,是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00年之前。晏子于齐灵公26年(公元前556年)任齐卿之职,历经齐灵公、庄公及景公三代君王,堪称“三朝元老”。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晏子:(心想:怎么让我从小门入,想羞辱我!)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卫兵:我国大王说了,你人矮,只配从这小洞里钻进去。晏子: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你去问问你们大王,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画外音:卫兵向楚王报告了晏子的话,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卫兵:(苦笑)那是,那是,这边请(手开大门,心想,这计不成了)晏子挺胸迈步向前走。第二步:学生讨论“晏子为什么要坚持从大门进城”。[生甲]晏子是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如果从小门进,国格和人格就都受到了侮辱。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生乙]楚王瞧不起晏子,抓住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缺陷,不开城门却开了个洞让他钻,进行人格侮辱。晏子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经过巧妙斗争挫败了楚王。文中用了“只好”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楚王的无奈和失败,并且含蓄地赞扬了晏子挫败楚王、大获全胜的辉煌和卓越才华。[生丙]晏子绝对不能从小门进。我们平时接待客人,都应该殷勤而有礼,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可以像楚王一样言语尖酸刻薄。晏子以他举世无双的口才,把楚王不友善的嘲讽不客气地驳回,不但为自己出了一口气,也替国家争光,真可以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第三步:教师小结。[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自尊心的培养,是青少年维护人格尊严的第一要事。人格尊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它要求把人当成真正的人,承认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其次,主体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的统一;再次,人格尊严是对个人价值的主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