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数学教学展评活动教案TeachingPlan教材:华东师大版新教材七年级上课题:§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师:黄江燕宜宾翠屏外国语学校YiBinCuiPingForeignLanguageSchool二○○四年九月八日§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材分析:几何学习最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三维世界,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重新审视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几何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将“对图形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几何学习的第一章,让其成为平面几何的入门知识。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性。教材的编排在这里巧妙地以生活中的物体──空间图形──面──点、线为序,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本章的第一节,它从观察我们身边的立体图形入手,勾勒出图形的形状,利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图形间的区别与联系。既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又是几何学习的开端,更是对学生小学已有的立体图形知识的提高和完善,同时也成为今后学习的铺垫,具有重要的引领地位。新教材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观察、操作、想象等探索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开拓思维,挖掘潜力;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把学生对物体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变为对抽象的数学图形的认识、理解和研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能够识别具体图形。2、识别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与联系。3、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美。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创造、实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探索物体形状的认识过程:即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中,体会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情感目标: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好奇心及兴趣,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旨在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小学已有的立体图形知识的提高和完善,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要求,确定本课重点为: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教学难点:柱体的锥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像电冰箱、足球等,学生很容易识别,但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所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将本课难点确定为: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培养学生空间感的形成。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的图形。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新课程改革体现了“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思想。所以,在讲授本节课时,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视觉图象法:以参观世界著名的建筑为开端,让孩子们在欣赏这些雄伟、奇特建筑的同时,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图形的美,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是本课的一个最佳切入点。(2)情景教学法:创设丰富的图片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求,亲自感受,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热情,加深体验,将数学与图片中涉及到的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3)比较学习法:利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2、学法: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四、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方式时间分配创设情景1、展示蜜蜂营造蜂房、燕子做窝的动画,提出问题:瞧,它们也懂数学的图形美!2、展示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实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