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1《等腰三角形(2)》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VIP免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1《等腰三角形(2)》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_第1页
1/7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1《等腰三角形(2)》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_第2页
2/7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1《等腰三角形(2)》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_第3页
3/7
课案(教师用)12.3.1等腰三角形(2)(新授课)【理论支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本节课采用了数学启发式教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力求学生达到思维激活、情感亢奋、潜心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从而启迪学生主动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通过点拨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得以发生和发展,数学知识、经验和能力得到生长,以从中领悟数学本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由认识的困惑到解疑、由模糊到确定的动态平衡过程。其中能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情境,使问题情境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建立自然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生成有效的数学探索活动是数学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数学启发式教学需要学生充分的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通过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建构和探索过程的体验,达到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其最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迁移能力为宗旨,以学生学会数学思维,发展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为目标。数学启发式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在于学生头脑内部激烈的思想活动,在于学生全神贯注地、目标明确地动脑思考。总之,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旨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够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数学思考1.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实际。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合作交流、体验成功、体验审美、增强自信心。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难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填空题1.△ABC中,∠A=52°,∠C=64°,则AB:AC=.2.如图,△ABC中,∠B=∠C,DE∥BC,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3.如图,△ABC中,∠BAD=80°,∠B=50°,∠C=25°,若CD=2,则AB=.二、选择题4.已知在△ABC中,∠B=∠C=36°,∠ADE=∠AED=72°,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A.3个B.4个C.5个D.6个〖参考答案〗1.1: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2.AD=AEAB=ACDB=EC3.24.D〖设计说明〗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明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思考:如图,位于在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设计说明〗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问题的提出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让学生研究。.二、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例1]已知:在△ABC中,∠B=∠C(如图).求证:AB=AC.〖设计说明〗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1《等腰三角形(2)》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