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尊敬的朋友:此篇文章由本站老师独家原创写作,版权归会员所有,普通vip会员无权查看,服务咨询电话:0825-6698000。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部门肩负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能,而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构建和谐的用工关系作出积极贡献。一、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原因剖析当前,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竞争和压力。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慢了就意味着退步。客观分析形势,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过去取得的辉煌成绩和进步,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另一方面,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改革、发展以及管理工作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与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总结教训,冷静思考。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不只是在量上的增长和规模上的扩张,不只是意味着要继续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更主要地意味着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和大学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意味着科学、民主、创新、进步的一流软环境的培育和养成。我校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展不够的问题,主要矛盾应该是广大教职工希望全面发展和进步与学校发展不够的矛盾、广大学生希望享受优质高等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不优的矛盾。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比如:一些干部长期在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思维容易形成定式,少数同志满足于成绩,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动力;评价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及全体教职员工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还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备并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等。因此,需要我们着眼于单位各项人事、工资、奖励等管理制度的改革,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从第1页共4页制度上保证那些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优秀人才和优秀干部能够劳的所得有利于发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有利于学校管理,也有利于个人锻炼和成长。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为正确处理行政管理、教师、工勤人员三者分配关系,我们对全校教职工的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试水,按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要求,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并建立和完善了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切实做到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打破了之前职工津贴一直沿用以前“大锅饭”政策,彻底改变了以前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的现象,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学院健康,稳定发展。(一)教职工收入的主要构成:行政管理、工勤、教辅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主要构成由基础工资、岗位津贴、职务津贴、工作任务津贴和绩效津贴构成。专任教师收入的主要构成由基础工资、岗位津贴,课时津贴和绩效津贴构成。(二)各构成要素的内涵:1、基础工资。由国家规定的教职工档案工资中“基本工资”和国家规定的有关津贴组成。2、岗位津贴。a、按不同岗位,实行职级档次制。本科毕业生享受见习期津贴,硕士毕业生享受教师第二档岗位津贴,博士毕业生享受教师第4档岗位津贴,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后受聘在科员岗位2年以上,考核连续两年为优秀者,可进入第5档,全日制大学专科毕业后受聘在办事员岗位工作3年以上,考核连续两年为优秀者,可进入第3档。b、教职工连续两年度考核均为优秀者,岗位津贴要晋升一档。c、对专业技术职称高于行政职务的管理人员,岗位津贴按专业技术职称享受,工作任务津贴按现任行政职务享受。3、行政职务津贴(在岗并承担具体行政职务责任的中层以上人员)按10个月计发:第2页共4页4、工作任务津贴: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按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任务津贴,确定标准为:全校教职工岗位津贴平均数×系数×80%。5、课时津贴:a、在管理岗位受聘的教师(双肩挑),有教学任务(独立承担一门课,计划学时不少于40节)时,可以在管理岗位和教师岗位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