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资料课件CONTENTS•心肌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心肌细胞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类型•药物对心肌电生理影响及临床应用•实验方法与技术在心肌电生理研究中应用01心肌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心肌细胞形态与分类工作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负责心脏泵血。自律心肌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控制和调节心脏节律。传导心肌细胞位于自律心肌细胞和工作心肌细胞之间,负责传递电信号,协调心脏收缩。心肌纤维收缩原理兴奋-收缩耦联1心肌细胞内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过程相互耦联,实现心肌纤维收缩。钙离子循环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循环过程对心肌纤维收缩起关键作用,包括钙离子内流、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钙离子释放等环节。23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心肌纤维内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产生心肌纤维收缩力。心肌供能与代谢途径葡萄糖氧化心肌细胞也可通过葡萄糖氧化供能,葡萄糖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途径产生ATP。脂肪酸氧化心肌细胞主要通过脂肪酸氧化供能,脂肪酸在心肌细胞内被酯化、转运至线粒体进行β-氧化,产生ATP供能。乳酸代谢乳酸是心肌细胞无氧代谢的产物,可通过乳酸穿梭系统转运至其他组织进行氧化代谢。02心肌细胞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静息状态下膜电位特点膜电位外正内负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膜外为正电荷,膜内为负电荷。钾离子外流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膜内向膜外扩散,形成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去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影响因素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产生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去极化过程完成后,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钾离子迅速外流,使膜内电位逐渐恢复为负值,产生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外液中的钠、钾离子浓度、膜通道的特性、细胞膜的通透性、刺激强度和频率等。膜通道与离子流调控机制钠通道钠通道是心肌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通道,负责调控钠离子的跨膜运输。在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中,钠通道迅速开放,使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钾通道钾通道是心肌细胞膜上的另一种重要通道,负责调控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在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中,钾通道逐渐开放,使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此外,心肌细胞还存在多种类型的钾通道,如延迟整流钾通道、内向整流钾通道等,它们在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03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心肌兴奋性特点及影响因素心肌兴奋性特点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上移,与静息电位的距离增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增大。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的兴奋性,且兴奋过程高度依赖于细胞内外环010304境的稳定性。静息电位水平钠通道状态02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与阈电位的距离缩短,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也减小。钠通道是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的重要离子通道,其状态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心肌传导性原理及影响因素心肌传导性原理心肌细胞之间的电紧张电流和局部电流相互作用,使兴奋在心肌细胞中传播。细胞直径与传导速度心肌细胞直径越大,局部电流传播的距离越远,传导速度越快。细胞间连接心肌细胞间的闰盘连接结构有助于局部电流的快速传播,从而加快传导速度。细胞内电阻细胞内电阻降低可使局部电流传播速度加快,从而提高传导性能。自律性来源与调节机制起搏电流自律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决定了其自律性高低,该过程受多种离子通道和调节因素的影响。自律性来源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来源于细胞内的自律细胞,如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细胞等。调节机制自律性受自主神经、体液因素等多种机制调节。如迷走神经兴奋可降低自律性,交感神经兴奋可提高自律性。04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类型心律失常发生原因和机制异常自律性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增高,导致心律失常。触发活动后除极和早后除极触发心律失常。折返激动心脏内存在传导异常通道,形成折返环,导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