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读后感《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中《礼记》中的《大学》等篇系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所做,然而这中最让我记忆犹新是它的主旨内容“大学教育的内容、目的、步骤、方法及指导方针。这中不仅充满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观和论理观,而且洋溢着儒家学者治学修身颇有的价值教育思想。”这让我觉得若人能够依照“大学”的教诲,进德修行,专研学问,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一身将受益无穷。然而现在有着大学成长的我,却是小学思想,让我深感惭愧。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人师表不仅要知道其中的道理还应该实践。大学中“齐家”、“治国”、“平天下”看起平平几个字却蕴含着大道理,要想做到这些必须就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内心的诚实加上渊博的知识。在这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然而现在最缺失就是人们的道德品行。最近网上频繁报道女大学生失踪被劫案,这让我们在黯然失色的同时又有几分毛骨悚然,这不仅让我们觉得人们的道德沦丧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不得不让我要向社会呐喊:“我们的道德品性去哪了。”然而这中又有当今大学生的一个问题:自己的内心一定要端正。《大学》把“慎独”作为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即“诚意”和“正心”的根本方法。”这中“慎行”就包括思想慎行和行为慎行。诚恳待人是我们评判人行为道德的标准。说到诚恳待人就是心意诚实,然而心意诚实就是自我满足。社会上的不公平激起一些人心灵畸形,这就要我们时刻保持心态平衡和自我满足。育人,首先自己应该饱受诗书的熏陶和拥有渊博的知识。然而又要做到“修己”即教育自己,“治人”即教育别人,修己治人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过程。这时“大学”就告诉我们要“格物”即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万事万物,只有自第1页共30页己经历过才能教育好别人,这样才能达到“大学”的教育目标。我们做到了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内心的诚实和拥有渊博的知识,难道还怕教育不好人,齐不了家,治不好国吗。我们这些学者就有重于泰山的责任与使命,然而社会就会出现相应的和谐。以上是碌碌无为的我在这时光荏苒下,读了“大学”一书所写下的感受,希望能在我今后的学者道路上我能带着“大学”的宗旨去“格物”那套教育过程。第二篇:礼记读后感浅学礼记有感时光流逝,转眼《十三经》结课。回顾这中华文化的十三部经书,真是让我感慨古人伟大的智慧。学习之中,《礼记》带来我很多启示,我想结合自己的感悟谈一谈。《礼记》中,既有历法、日常礼仪的内容,也有关于国家政治,个人修养的篇章。我将主要谈一下后者。说到治国,必须提《礼运》这篇中孔子对大同世界的描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老实说,在上这节前,我刚学完中级党校。因此,看到这些文字,我脑海中浮现了共产主义社会。当今时代,我们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我认为实现它,最最困难的是人们的思想。孔子,在几千年前的那个乱世,就构建了大同世界的蓝图,实属伟大。文中所言的大道,即是实现大同的必要条件。这大道必包含着人民的思想境界。遥想舜治天下之时,舜那圣人般的德行加上智慧的治国方略,人民得以教化,国泰民安。那个时代,离大同世界也许很近了。再观今日,物质水平较那时可谓极大繁荣,但离大同世界的距离呢。显然,当今人们的思想变化了,或者说是价值观不同了,价值观可是人前进的风向标。在大同世界充满了仁爱,“天下为公”,把天下当成自己所有的,第2页共30页怜之爱之。当代中国,人们很多时候在为了金钱奔波。或许是我年少无知,不晓生活之艰难。可奔波是为了什么。日常生活基本需要。拜金主义带来的欲望。当代国人看的书籍中,很多一部分和赚钱有关。或许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需要人们大力投身于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