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读后感手敲版《路易o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后感第一部分:内容概述《路易o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共分七个章节,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该文的第一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序言;中间的五个部分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政治历史全景画面,详细叙述和分析了事件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七部分作为一个结论则是对波拿巴政变成功原因及其社会后果的理论反思和总结。它是马克思针对1851年12月2日路易o波拿巴的政变尔撰写的一部评述法国政局的著作。也是马克思最经典的历史著作。法国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一世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时隔52年后,即1851年12月2日,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o波拿巴发动政变,废除共和,复辟帝制,号称拿破仑三世。马克思对政变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准确地阐述了“法国资产阶级斗争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伟人马克思为我们讲述了从法国二月革命到波拿巴政变期间的革命形势,马克思把1848年2月24日到1851年12月间的法国革命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二月时期(1848年2月4日至5月4日)、共和国建立或制宪国民议会时期(1848年5月4日至1849年5月28日)、立宪共和国时期或立法国民议会时期(1849年5月28日至1851年12月2日),并依次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马克思冷静的剖析巴黎无产阶级在二月革命以及六月起义中失败的原因,指出“每当无产阶级上面的某个社会阶层遭遇革命动荡时,无产阶级就与它缔结同盟,从而承担了各个政党依次遭受到的全部失败”,同时他对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予以肯定:“无产阶级至少是带着进行过世界历史性的伟大斗争的光荣而失败的。”随后又回顾和分析了制宪国民议会时期,资产阶级共和派如何被更加反动的对手赶下政治舞台。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共和派拟定的1848年宪法,认为它撕下了共和派虚伪的民主和自由的面纱,第1页共21页同时指出了共和派宣布巴黎戒严引燃了法兰西人的民族情感。并分析出1848年12月10日的选举中波拿巴得以胜出的原因:他得到了农民、军队、大资产阶级、无产者和小资产者的一致支持。他还剖析了代表波拿巴的巴罗内阁和秩序党是如何煽动民众请愿、使用军队作为暴力工具强行解散制宪议会的过程。接着他阐述了立法国民议会从成立到解散的整个过程。回顾和分析了下面的内容:这一时期的山岳党、保皇派、波拿巴各阶层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正统派和奥尔良派如何联合成秩序党,并成立新议会控制国家所有政权;山岳党是如何落入秩序党的圈套,并最终丧失自己在议会中的地位和在国民中的名誉。马克思强调,山岳党人的失败是因为错误地估计了人民和军队对自己的支持度而造成的。而后,波拿巴通过解散由正统派和奥尔良派组成的巴罗内阁,成立傀儡的奥普尔内阁,实际掌控了行政权。而1850年3月10日的补选使得山岳党人卷土重来,这让波拿巴一度陷入恐慌。然而戏剧性的是秩序党人只满足于羞辱波拿巴,山岳党人也只满足于羞辱秩序党人,无产阶级只满足于就业机会而甘愿被山岳党人驾驭。最终秩序党用废除普选法的方式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波拿巴和秩序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波拿巴以秩序党废除普选法为要挟,成功索取了巨额款项。软弱的秩序党只能以休会的形式表示抗议,而且在休会期间正统派和奥尔良派各自私下阴谋复辟。波拿巴则拿着这笔巨款去贿赂由流氓无产者组成的十二月十日会,并导演了一系列闹剧。最终秩序党失去了军队和议会中的大多数成员,只能冀望与同样只剩少数成员的山岳党和共和党联合起来对抗波拿巴,而波拿巴则以无耻的伎俩愚弄国民议会。由于在是否同意修改宪法这一棘手的问题上的分歧,秩序党内部陷入了为各自王朝是竞争还是融合的博弈中,最终融合的失败导致秩序党分为两大派,每一派又各自分裂下去,议会内的秩序党再次选择用休会的方式消极逃避,而大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金融利益,迅速站到了支持波拿巴的一边,波拿巴适时地利用大资产阶级对于稳定金融环境的强烈渴求解散了议会,成功发动政变,实行专政,资产阶级的统治覆灭了。最后,马克思总结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失败及巴黎第2页共21页无产阶级没有举行大规模起义的原因。随后分析了波拿巴政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