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花一世界》读后感VIP免费

《一花一世界》读后感_第1页
1/3
《一花一世界》读后感_第2页
2/3
《一花一世界》读后感_第3页
3/3
《一花一世界》读后感一花一世界的艺术所谓春寒料峭,大概只是对人而言的。看看大地上那些蠢蠢欲动的绿意,闻闻空气中淡淡的幽香,春风正在轻唤着生命的回归。插花艺术倒是可以将这“一花一世界”的春色带进我们家中。时代,借花明志的魅力其实早在六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插花艺术,只不过那时仅仅运用在宗教仪式上。插花艺术成型是到了隋唐,那时就讲究怎么去插花,讲究花器,并对花木赋予个性与格调、意义与象征。晚唐时期的插花艺术,在民间开始广为流行,且依季节取花材,花器背景悬以图画,开创了“花画合一”或“书画插花”的风格。宋朝时,四海升平,民心追求至美的生活境地,文人雅士将“插花百瓶并醉饮其间”作为生活情趣的美谈,甚至出外郊游时也“中置桌凳、列笔床、香鼎、盆玩、酒具、花博之属”;有钱有势的人更是常择时举办盛大的公开插花会,动辄用去花枝数万枝。那时,插花艺术与“烧香、点茶、挂置”同称四艺,被视为每人自小就应具备的修养,纵使仆役也不例外。进入元代,插花艺术变得更加写意,以主观而富感情的表现手法来处理花材。明朝的插花艺术与宋朝之前附庸风雅或讲究排场大不相同,而是演变成一种纯艺术的表现风格,其与品茗艺术相结合,称之为“茶花”。清朝在花事生活方面的经营与发展皆承明朝,且将花自“人格化”进而为“神格化”,并将每一种花以其相关的历代名人的个性或事迹予以配称。此外,清代也盛行以蔬果当花材所作的“果盘插花”,并兴起以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百合等,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材料的名称的字音组成如“前程万里”、“百年和合”等祝福之意的谐音插花。以花抒情,借花明志,插花给了不同时代的插花人相同的创造力和无尽魅力。色彩,大自然的表情第1页共3页色彩,是花卉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春天插花,为了配合初生的气息,可以选择淡淡颜色的花卉,白色、淡黄、淡绿、淡粉的,都非常清新。当然,这个还是要根据个人喜好,因为据说花卉的色彩能对人产生一定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有使人兴奋的,也有使人平静的;有使人紧张的,也有使人松弛的;有的色彩组合能给你华丽而漂亮的感觉,有的则使人感觉朴素和优雅。那明朗的色调能增加欢乐气氛,而灰暗的色调则牵动人的愁思,所以人们在看到一种花色时,往往会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影响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情感。例如。红色――常同血与火相联,充满活力,给人温暖,使人激动,使人兴奋,催人向上;黄色――“一种愉快的、软绵绵的和迷人的颜色”(歌德),象征智慧,表现光明;蓝色――一种消极、冷酷、肃穆的颜色,对中国人来说象征不朽;绿色――大自然最宁静的色彩,象征着生命、自由、和平与希望;橙色――温暖而欢乐之色,带有力量、饱满、决心、胜利的表情;紫色――神秘而沉闷之色,在大自然中又是比较稀有的色彩,含有高贵之感。花器,意境的升华鲜花通常要在水里养着,因此赏花最好的容器当然是透明的,以能看到花草的根茎浸没在水中这样的欣赏角度而言,细长的玻璃器皿是比较好的选择。不透明的瓶器也不错,但是要搭配更加自然的花朵。黑色的贝壳型容器可以插入大朵的白色铁线莲和大丽菊,就像盛放的笑脸;倒梯形的白色盆器里可以竖立一层层竹片作了过渡性装饰,将盛开其上的牡丹和郁金香衬托得格外雅致;高脚酒杯的瓶器,用紫色的玫瑰和百子莲、彩色鹦鹉搭配,营造出春季鸟鸣枝头、繁花似锦的意境。除了瓶瓶罐罐之外,扁平的器皿也可以作为赏花的器皿,比较常见的装饰方法是将几种花卉用干草或缎带束成一捆,随意地摆在器皿中置于餐桌、茶几上,搭配一些时令的水果在周围,看起来就更加丰富。护养,留住生命的脚步在这万物生长的春季,要想将一盆鲜花在盛水的容器中养第2页共3页上一段时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生命有时,护养还是必须的。1.清晨剪切以锐利刀剪斜切,削去茎末端约2公分,使切口平滑增加吸水面积。插枝在晨露末消时剪切,将花枝牌水中部分的叶片剪去,防止腐烂,剪后立即插入水中,以免因失水过多影响插花寿命。对含液汁多的花枝,剪后不宜立即插入水中,而要将其切断面入在蜡烛或酒精灯火焰上烧焦再将烧焦的部分剪去一些,然后用消毒并用清水洗净,最后插...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花一世界》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