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教案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物质概念的基本含义、宗教观念的本质、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客观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不同性质的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人们的思想意识与行动正确与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运用意识反作用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用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原理分析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关系;联系个人成长讲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体会。2.能力方面通过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讲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客观性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的能力;通过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3.觉悟方面进行无神论教育,鲜明地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迷信;进行国情教育,引导学生要将思考问题的基本点放在国情之上;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党的基本路线是根据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因而是正确的。教学重点(l)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2)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说明党的基本路线与国情的关系;(3)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l)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2)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3)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与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4)主观与客观、具体的与历史的统一。课时安排本课三节八框,共8课时。第一课时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提问(l)什么是世界观?(2)什么是哲学?(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世界观内涵的理解,因为今后的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用心爱心专心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呢?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出示天体起源与变化的图片。)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科学材料说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