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运动和发展》教案◆教学目标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②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③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④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⑤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重点:③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④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难点: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⑤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讲解法结网法◆教学过程:◇启发引导,析考纲金题评析,高考预测1.(2004年春季全国卷)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C)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2002年全国卷)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C)A.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2001年春季全国卷)“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A)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4.(06·全国Ⅰ·29)“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A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05·江苏卷1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B)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回读教材,建网络含义:坚运动1.持物质与运动2.运动发未必运动与静止1.展是2.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含义发展实质观新旧标准用发展过程点的观点阶段和地位看问题创新精神◇尝试指导,破考点1.邓小平同志说:“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一观点表明(D)A.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进步B.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C.变化就是发展,拒绝变化是拒绝发展D事物是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的2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草低见沙梁”说明(B)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D.客观事物的存在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3.“刻舟求创”故事中那个楚国人的错误在于(C)A离开物质谈运动B认为世界本质是意识C离开运动谈物质D认为运动是精神的运动4.诗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体现的哲理是(A)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共性离不开个性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现象有真假之分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C)A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也离不开物质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是联系在一起的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含义: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2)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3)特殊形式:相对静止(4)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6)正确理解“相对静止”①含义: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②情形: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③意义: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注意: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是的;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是的。二者都是错误的。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运动、变化和发展针对静止的观点来说,是相同的,但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发展是指事物是向前的、向上的,符合规律的运动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