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目的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C:理解)。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意义(C:理解)。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2.教学难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调节。教学过程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摄入量等于排出量(一)水的平衡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二)水平衡的调节: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强调:①水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②神经调节的过程中:有效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感受器位于下丘脑;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③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部位是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储存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作用部位及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兴奋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细胞外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渗透压下降渴觉大脑皮层饮水释放尿量饮水过多、盐份丢失过多减少增多【例析1】(04年上海)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A.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B.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C.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D.无法判断二、无机盐的平衡(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二)排泄特点1.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2.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三)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关注第10页图1-4)强调:①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②醛固酮的分泌器官是肾上腺;作用部位及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血浆渗透压升高,间接促进了水分的重吸收。③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例析2】(07年江苏37)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K+的含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1)尝试构建人体内K+离子的动态平衡模型(①在图形框中用箭头表示②不考虑血细胞、血管壁细胞等特殊细胞)。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醛固酮(激素)(+)(—)血Na+降低血K+升高血Na+升高血K+降低肾小管、集合管吸Na+排K+(—)(+)肾上腺(2)消化道中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K+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其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例析3】(07年广东34)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材料和步骤: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g/只,雌雄各6只)。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求出差异。(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低(少);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性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多,可推断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1.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2.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用。血钾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症状。因此要合理膳食,获取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