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考纲呈现]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解读]1.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2.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重点)[思维导图]考点一城市化的进程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划分特点工业革命前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工业革命后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②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现不同的进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起步早(自工业革命开始)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合理性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补充点拨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图形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乡村或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动机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考向一城市化现象(2019·包头模拟)下表为“我国2011~2015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对比”。据此完成1~2题。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51.2752.5753.7354.7756.10户籍人口城市化率(%)34.7135.0035.7037.1039.901.下列关于我国2011~2015年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率高于城市户籍人口增长率B.城市户籍人口增长率高于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率C.城市平均每年增加2000多万常住人口D.每年城市户籍人口增加数都大于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数2.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最可能的变化是()A.两者均增加,但差值减小B.两者均增加,且差值增加C.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增加,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减小D.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增加,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减小答案1.B2.A解析第1题,由表可算出,我国2011~2015年城市户籍人口增长率为5.19%,高于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率(4.83%);我国总人口约为13.7亿,13.7×4.83%/5≈0.1323,即城市平均每年增加1300多万常住人口;2012年和2013年城市户籍人口增加数都小于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数。故选B。第2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都将增加;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户籍政策的逐步放开,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差值将减小。故选A。(2015·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3~4题。3.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4.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