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组成【设计依据与构思】本节课是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一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部分,本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主要内容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以及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生物富集及影响。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搭建“平台”,通过相关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加深了解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观点。(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2、能力目标(1)能根据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及分析有关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3)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搭建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学生准备:调查校园生态环境,收集资料。【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教学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预习(该环节是按照上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课下完成)在这一环节上,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标注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且记录有疑问之处,然后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尽量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疑点,这些都是下面课堂上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内容。同时,我在备课的同时也做了预习作业,以便于和学生交流。(二)反馈(课堂检查——检查预习情况)首先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相互检查预习效果,并记录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组组交流,这个时候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检查,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让共性的问题浮出水面。同时我针对上面的共性问题进行适时点拨。(三)检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检测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并对具体情况做出恰当的处理。(四)练习反馈:利用课堂达标检测,进行查漏补缺。(五)利用课题精编加强学生的巩固运用。【课堂板书】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组成:(1)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2)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人;分解者——微生物。怎样搞好偏远湖区生物教学从教初中生物多年,历经了课程内容的几次变革。当生物学还是升学考试科目之一时,由于其与人体自身结合紧密,内容不多,且通俗易懂,是学生拿分的好学科,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心目中都是宝贝。后来,全国上下大兴素质教育,呼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初中升学不再考试生物学科,只在初二下期结业,本学科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尤其在偏远湖区,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以理想的成绩结业呢?本人浅见以下几点:一、用实践学习生物感知是形象思维的源泉,人们认识生物总是从感知开始,主要通过视觉把所学的生物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当事情不在面前时,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没有感知作基础,表象就不会产生,没有表象作材料,就谈不上形象思维。那么生物谈何学好。因此,要为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在生物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这是形成丰富表象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