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Ⅱ)[学习目标]1.概述精子、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概述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减数分裂的意义。一、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1.精子的产生(1)产生场所:睾丸。(2)产生过程①过程图解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核DNA数目的变化(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DNA分子数为2c)时期细胞名称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每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数间期精原细胞2n2c→4c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2n4c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n(后期为2n)2c减数分裂结束后精细胞nc变形后精子nc2.卵细胞的产生(1)产生场所:卵巢。(2)产生过程图解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产生部位动物睾丸或精巢动物卵巢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是否变形是否结果产生4个精子产生1个卵细胞(3个极体消失)例1动物的卵细胞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2)③是________细胞,有染色单体________条,四分体________个。用③中的数字表示该细胞分裂时,一定要分离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在该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过程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哪个时期,并在括号内注明相应的序号。a.同源染色体配对:[]______________。b.同源染色体分离:[]______________。c.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________。答案(1)卵巢(2)初级卵母821和2、3和41和3、2和4或1和4、2和3(3)a.②MⅠ前期b.⑤MⅠ后期c.⑧MⅡ后期例2(2018·杭州七校联考)下列有关两个细胞分裂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B.①②中均含两对同源染色体C.①能产生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②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答案D解析由细胞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及细胞质的分裂情况可知,细胞①是初级精母细胞,正处于MⅠ后期,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非同源染色体已完成组合,它只能产生2种(4个)生殖细胞(精细胞);细胞②是次级卵母细胞,正处于MⅡ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只能产生1种(1个)生殖细胞(卵细胞)。方法点拨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有关细胞的判断判断规律:例3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比例为1∶2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比例为1∶2答案D解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故A项错误;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而⑤是分裂间期,无法判断是有丝分裂间期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故B项错误;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错误;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故D项正确。方法点拨“三看法”判定细胞的分裂图像二、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1.受精作用(1)概念: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2)实质:精核和卵核融合在一起。(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其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方)。2.减数分裂的意义(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持了生物在不同世代间的染色体数目和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2)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归纳总结1.受精作用的细胞学基础(1)质膜的识别功能:一般来说,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相互识别,进行融合完成受精作用。(2)生物膜的流动性:使两性生殖细胞融合为一个受精卵。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①M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②MⅠ前期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减数分裂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