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第1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现生生物理化理论的由来知识与技能:思考与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过程与方法:讲述与讨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理论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难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式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反思环节1A、创设问题,导入课题2min1:展示幻灯片,南方古猿一现代人图片。引出:世界万物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2:创设问题情境: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会不断进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引出本课主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观看图片,思考展示图片,创设问题,使其产生一种急需探求的心理,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环节2B、引发冲突,促进认知3min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设置思考题: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变长?学生可能会形成两种冲突的观点:学生甲:我认为长颈鹿思考、讨论回答设置精细加工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并给学生阐述其原有认知的机会,暴露其错误的观点,形成冲突,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脖子越来越长,是由于每天使用。学生已:我认为长颈鹿群体中本来就有长颈和短颈的,是由于环境的改变才使它的这种特性体现出来。师总结:现在已经产生了2种冲突的观点,即到底是由于长期的使用导致长颈鹿脖子变长还是长颈鹿群体中原先存在着长颈的个体。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类似的2种冲突的观点,即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我们中的有些同学就充当了达尔文,有些则是拉马克.探讨的愿望,提高其积极性。环节3C、分组探究,自主学习10min1: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将全班同学分成拉马克组和达尔文组,同学们根据预习材料结合书本总结所探究理论的基本要点,以及他们是如何解释长颈鹿的进化的。2:在学生初步的议论之后,教师以教材中的“达尔文自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结合实例讲解自然选择学说的模型体现出事实和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为参照,以害虫抗药性以及非典时期SARS病毒的流行情况等讲解该学说的基本要点以及与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联系和区别。环节4D、模拟活动,充分感知13min在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参照美国中学教科书中的模拟活动,建立一个简单的自然选择模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选择是如何改变一个群落的。1.活动步骤:a: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如下的数据表。b:每个同学取4张白纸,分别写上:活,死,繁殖,变异。c:每个同学用2张写好的纸条交换另一同学等量的纸条。在30秒内与尽可能多的同学按该方式进行交换。每一次交换后要将纸条重新混弄。d:30秒后,每个同学查看手中的纸根据要求展开活动思考分析题,设置学生亲自参加的集体活动,培养其探究能力。问题的设置为学生发现问题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条,如果有两张纸条同时写着“死”或两张纸条同时写着“突变”,就坐下来。如果没有,那么你就是“幸存者”。将该轮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的表格里。e:如果你是“幸存者”,再将纸条叠起来,与其他“幸存者”一起重复步骤c,d,e。三轮之后,活动停止。环节5E、展示实例,深入拓展5min1.展示冲突案例:1984年在云南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呈大暴发地立即出现,动物的进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2.结合实例设问:达尔文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骤变不可能形成新物种。那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阅读书本,回答问题呈现与原有观点不一致的案例,从而引发认知上的冲突,吸引学生继续学习下去。利用生物进化的科学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呢?其实,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挑战,也正是这些质疑和挑战,丰富和发展了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就是在不断的质疑、争论和探索之中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