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及特点2、比较货币与一般等价物3、能从商品交换的历史,把握货币与金银的关系,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含义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教学过程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人们,一涉及商品,就离不开货币,商品、货币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中国是世界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中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中国历代货币介绍:商朝:贝币;周朝: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秦朝: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汉朝:“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清朝:机制铜元、银元……那么,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货币产生后有什么作用?这是本课第二节要学习的内容。一、货币的产生过程——四个阶段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之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因为自商品产生以后,商品交换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出现货币,即第一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第二个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三个阶段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第四个阶段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的产生。下面把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一一介绍给同学们。1、偶然的物物交换(1)是指人们只是多余的产品来交换。——如何理解人类最初的商品交换叫偶然的物物交换?人类最初的商品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几乎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部落之间交换是在部落双方都有剩余产品这种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这一时期的商品交换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叫偶然的物物交换。(2)此时出现了等价物。公式:W——W'如:2只羊=1把石斧,在这个等式中,羊的价值是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的,石斧是表现羊的价值的手段。在这里,石斧已经具有一种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特殊作用,人们把石斧看作价值的代表,或者说与价值相同,我们称它为等价物。2、扩大的物物交换(1)是指一种商品和多种商品相交换,多种商品成为某种商品的等价物。W1公式:W——W2W3扩大的物物交换和偶然的物物交换对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交换的次数频繁了,种类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原始人的生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商品交换由于商品品种的增加出现了困难,即往往几经周折,才能交换成功。这是扩大的物物交换的明显缺点。用心爱心专心(2)这种扩大的物物交换存在的缺点:物物交换要求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才能交换成功,否则交换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交换越是经常、越是扩大,物物交换的缺点就越突出。——如图所示3、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1)是指出现了各种商品的共同的等价物,即一般等价物。公式:W1W2——W'——WW3(2)一般等价物的含义:【理解】①一般等价物是商品,它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它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它能够满足所有者的需要;它的价值决定了它可以通过交换使用价值满足想与其进行交换的其他商品所有者的需要。②一般等价物虽然是商品,但是它与其他商品又有所不同。在交换环节上,由于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进行交换,因此,免去了其他商品因间接交换需要几经周折才能交换成功的困扰。在这一点,它存在着明显的优势。(3)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①优点:人们只要经过两次交换就可以顺利地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可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进行,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弱点:制约了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还停留在物物交换的阶段,用实物与实物进行交换有着诸多不便,它需要手提、户扛、背背……既耗费了劳动力,又因为有的地方是羊,有的地方是米,有的地方是盐,还有的地方是贝壳……可见,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往往只能简化本区域内的商品交换,至于区域间的商品交换还有许多不便之处。4、货币的产生【思考】历史上有哪些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为什么历史发展的结果会使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一般等价物由什么商品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