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成分及其特点,树立环境意识,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观念(2)体验调查生态系统的过程,培养热爱环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教学难点: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动画:歌曲《荷塘月色》同学们都听过这首歌吧,你是否仔细观察过池塘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池塘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池塘生态系统、大家仔细观察图片每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完成课本第30页得表格及下列问题:1,除了池塘生态系统,你还能举出其他生态系统的例子吗?说说它们有哪些通过熟悉的池塘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积极完成表格,并完成各组问题成分组成的。2.尝试从池塘中的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说明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3.在池塘池塘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都到哪里去了,这与哪些生物有关系?认识生态系统归纳得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其中,生物因素中的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归纳和总结的池塘生态系统:1.植物有:莲、菖蒲、水草、浮游植物;2.动物有:浮游动物、鱼、虾、蝌蚪、河蚌;3.微生物有:细菌和真菌等;4.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请思考:(1)一块农田和一只老虎都是生态系统吗?(2)在生态系统概念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分别指什么呢?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得出: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人和各种动物,消费者主要是微生物。一块农田是生态系统,一只老虎不是生态系统。生物因素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美景,比如公园、池塘、小河、农田等,你知道吗?其实这些都看书后说出: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就叫生是生态系统。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再思考:一条河流和一个饲养虎的园子是生态系统吗?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幻灯片展示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判断,哪个是生态系统,哪个不是生态系统学生思考后回答(一)分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请你根据实际生活的经验,说出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讨论后得出:所有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组成相同,都包括:阳光、水分、温度、土壤…..。(二)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不同生态系统中都有生物成分吗?他们的作用是什么?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都有: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小结: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生物成分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播放影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验生物成分的作用学生观看影片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那么蚯蚓属于哪一个成分呢?分解者学生回答生物家庭辩论会主题:我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成员:1组:植物2组:虫3组:鸟4组:细菌、真菌5组:阳光、空气、水评判:6组学生分为5组,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板书设计: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蚯蚓除外)生物部分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温度、湿度、土壤等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