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教案高考总结与预测[考点展示]1.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考题归纳]试卷题目内容考点02年全国卷15题“DDT”问题认识的发展上海卷44题填表题科学理论03年全国春考文综29题卡尼曼经济研究认识的根本任务04年江苏卷24题真理是时间的女儿真理江苏卷36题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认识的任务[总结预测]从以往的试题来看,认识的根本任务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如何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为突出。直击高考考点一、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考点讲解]⒈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与联系。⑴现象和本质的区别。①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②现象是多变的、容易消失的东西;本质则是现象中相对稳定的东西。③现象是事物表面的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们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总之,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性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容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⑵现象和本质的联系。现象与本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①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事物的本质不能单独存在,它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也一定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自己。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两类,真象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只不过假象是以歪曲的、颠倒的方式表现事物的本质而已。⑶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涉及到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事物的现象是个性,事物的本质是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来表现,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不包含共性的个性也是没有的。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⑴区别①内容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②形式不同。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等具体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而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以感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③特点不同。感性认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的特点,而理性认识则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④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而理性认识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⑵.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是直接经验的结果,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认识才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坚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总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整个认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考点例题]1.(2005年春考北京卷)“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命题目的考查考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解析“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说明草萤与火、荷露与珍珠虽有相似之处,但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不同的,这启示我们应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2.(2000年全国)“眼见不一定为实”,这是主要因为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C.经验人直接的和间接的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命题目的考查考生对的关哲学理论的理解程度,同时有助于提高考生的认识水平和是非辨别能力,增强对形形色色伪科学的防御能力。答案解析眼见的东西是现象,“不为实”的原因除人的认识问题外,最重要的就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如果见到的是假象,就会出现“不为实”。正确选项为B。[前车之鉴]事物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