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群众观点。理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运用: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能力方面结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能力。觉悟方面加深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解,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树立坚定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的思想,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人民群众服务。●教学重点知识青年必须同群众的实践,尤其是同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教学难点知识青年必须同群众的实践,尤其是同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学,采用指导阅读和分析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关于相信群众的教学,可采用事例说理法,教师边讲理论观点,达博引事例,以加深对基本观点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排[复习提问]师: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是什么?生: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观点。师: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新知识中关于群众作用问题,如何正确对待群众问题。)[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理论知识,已经懂得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没有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就会枯燥无味。我们青年学生要成长,为社会作出贡献,应该怎样做?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一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方面内容。[讲授新课]二、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板书)1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同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相反,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第一次真正地、彻底地、全面地、科学地解决了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毛泽东在写给延安评剧院的信中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始了新生面。”肯定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主要应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1.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板书)师:树立群众观点就是有群众意识。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师: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它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主要内容就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广义的群众路线,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教材上只讲“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些主要的内容。(1)要相信群众(板书)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就要求用正确的观点看待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而依靠群众的前提是相信群众。师:为什么要相信群众?第一,是由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所以必须相信群众。第二,是由人民群众的特点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