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鼹鼠》活动目标:1.了解作品的ABAC结构和表现的形象与内容。2.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动作、语言、表情等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3.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体验与同伴听音乐进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创设小鼹鼠去郊游的情境。师:今天小鼹鼠们要去郊游,路上发生了好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二、完整欣赏音乐,了解作品的ABAC结构和表现的形象与内容。1.完整欣赏音乐,进入小鼹鼠郊游的情境,想象音乐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提问:小鼹鼠都到过什么地方?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2.结合图谱再次完整欣赏音乐,了解作品的ABAC结构。提问:你觉得音乐分为几部分?哪两部分是一样的?三、分段欣赏音乐,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动作、语言、表情等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1.欣赏A段音乐,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语言、动作表现小鼹鼠跑出队伍又跑回的形象。提问1:你听到小鼹鼠在干什么?做一做,学一学。提问2:有一群小鼹鼠,每天他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可是总有些调皮的小鼹鼠会跑出队伍去,又跑回队伍中来。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2.欣赏B段音乐,听辨乐曲的强弱和滑音部分,尝试用动作、表情表现音乐内容。提问:音乐声忽然变大变小发生什么事情了?音乐最后的“呲溜......”(滑音拟声)发生什么事情了?一起做一做吧!3.欣赏A段音乐,感知两段相同旋律的A段音乐是一样的。提问:这段音乐和哪段音乐一样?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了吗?4.欣赏C段音乐,增加游戏情趣,表现小鼹鼠们快速回家的情景。提问:小鼹鼠来到了哪里?它在做什么呢?谁来了?小鼹鼠该怎么办?一起来做一做吧!四、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体验与同伴听音乐进行游戏的快乐。1.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2.请一名幼儿扮演大灰狼进行游戏,体验与同伴听音乐进行游戏的快乐。五、结束活动:活动后与同伴继续游戏,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大班音乐欣赏《快乐的小鼹鼠》学情分析: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幼儿可以把握音乐中蕴含的诸多要素,包括音乐的演奏乐器和演奏场景,音乐中的运动和张力,音乐中的情感以及音乐中的形象和情节。他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幼儿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有想象的能力。通过讲故事《小鼹鼠去郊游》,让幼儿分段理解音乐,借助绘制图谱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音乐。如乐曲中有一个滑音,音乐的最强处等,让幼儿直观的看到音乐的变化,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最后是幼儿在充分理解中融入其中来表现音乐,同时幼儿的表演,让教师验证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活动的设计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不知不觉中顺利达成目标。课前学习准备1.知识基础:幼儿了解小鼹鼠这一小动物的特点特征。2.物质准备:图谱、分段音乐、完整音乐。3.教师准备:活动前,教师分析教材,把握重难点,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反复倾听乐曲剖析音乐,了解音乐的特点。将音乐做相应的分段处理。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鼹鼠》教材分析: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鼹鼠》是大班上学期主题三《拥抱秋天》中次主题三中的一个音乐欣赏活动,乐曲节选自《悠闲男子》中的音乐片段。整个音乐分段明显,节奏分明,每段的旋律风格迥异,易于想象,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来说具有可感性、可接纳性,而且孩子们对小鼹鼠的形象和动态也比较感兴趣,乐于表演和参加游戏,因此在《快乐的小鼹鼠》这首曲子中,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到了欢快、活泼、富有趣味性的游戏。理论依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始终强调:“音乐是与语言、舞蹈、动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幼儿通过动作的高低、快慢、强弱等来感受音乐,将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力,而故事与音乐的结合,使音乐更具趣味性和表演性。因此,游戏是音乐教学中的支柱和灵魂,将目标确定为:能力方面:了解作品的ABAC结构和表现的形象与内容;情感方面: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体验与同伴听音乐进行游戏的快乐。实施策略:1、创设情景,感知音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