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理念】课堂开放、面向全体、多媒体手段、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培养能力。【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在青藏高原地形图上指出本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重点)(难点)2.理解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环境及影响因素。(重点)3.了解在本区的主要民族和宗教。(德育目标)【教学模式】三段式有效课堂导学模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具准备】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形图、拉萨及成都气候资料图、《地理助学》等【教学过程】【反馈训练】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预习展示导入:图片中的建筑属于哪个地区?思考1.西藏自治区有入选世界遗产的景点吗?2.我国的登山运动员主要以哪个民族的运动员为主?(出示目标)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学生进入“问题——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探讨情景(读图片)了解藏族的风俗习惯及饮食、服饰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探究知识的情感和态度。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板书)探究一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读图)1.读青藏高原地形图,完成问题。(1)本区位于_____以西,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人口不足全国的____,且人口_____,少数民族以_____为主,多信奉_____教。(2)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青海湖、察尔汗盐湖。(3)找出图中的大江大河,说明其流向与地形的关系。追问①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是什么?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追问②我国最大的湖泊是哪个湖?青海湖(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及创设问题情境下,自主学习探究青及创设问题情境下,自主学习探究青藏地区的地形、河流,完成问题。藏地区的地形、河流,完成问题。(思考分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___高原,平均海拔在高原,平均海拔在_____米以上,素有“有“__________”之称。(2)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_盆地,内部的_____盐湖有丰富的_____。(3)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国乃至亚洲的水塔。长江、黄河、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均发源于这里。(4)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江河源区和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三条重要的河流_____江、_____河、_____江的发源地。追问①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追问②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份是哪些省?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及问题,学生完成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注重前后知识的连接和过渡。训练学生对比总结能力追问层层深入,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也使知识有了深度。利用中国地形知识学习青藏高原过渡链接以上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湖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并拓展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知识。下面我们学习农业生产、农作物、饮食及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的相关知识。读图探究观察与思考、对比总结(板书)探究二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及能源2.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种植业比较落后。但青藏高原的_________谷地、_____谷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是西部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_____。追问①河谷与绿洲的自然条件为什么比较好?提示: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____较低,热量、光照较充足,且有____水源。追问②西部河谷农业及绿洲农业属畜牧业吗?3._____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结束了_____没有(读图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青藏地区生产、生活及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然后到台上展示。(拓展思考)羊八井海拔4306米,其地热田深200米,地热蒸汽温度高达172℃。是中国最大的_____能通过学生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