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第三节黄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黄河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2.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水系图的能力及逐步正确使用有关地理教学软件的兴趣和能力。3.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治理。教学难点黄河的治理。重点、难点分析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黄河的水能蕴藏丰富(上游),水资源也较丰富,这对流域内尤其是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合理的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重点。现实中,因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得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都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这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等诸多重大问题。所以,黄河治理也是本节的重点,且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造成黄河泥沙量大,断流等问题是气候,地形,植被等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对其治理也就成了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些对初中学生势必成为难点。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迁移,注意能力的培养。通过读流域景观图、水系图、中国地形图,对比遥感图和观察、参子操作电脑的多媒体演示等大量师生和电脑之间的交互式活动,使学生由直观感知,产生兴趣,逐步理解,活动强化,到树立观念,形成能力,学有所用,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2.谈话法。教学媒体多媒体平台(计算机、实物投影仪),《中国地理》CD-ROM多媒体教学软件,景观图片(长江三峡风光、黄河壶口段、长江葛洲坝、黄河中游段),“中国地形图”,“黄河河口卫星遥感图”。板书设计第三节黄河一、中国第二长河二、母亲河的奉献教学过程【引入】先让我们来判读四张有关河流的景观图片。图片l:长江三峡风光图片2:黄河壶口段图片3:长江葛洲坝图片4:黄河中游段注意观察河流的水量、颜色、河面状况、宽度、含沙量,河岸植被状况。看一看这是我国哪两条著名的大河。【学生观察】图片1、图片3是长江,因为其水量大、河面宽、两岸植被覆盖较好。而图片2、图片4的河流含沙量大、水少、两岸植被保护差,所以是黄河。【教师】我们已经系统学习过长江,并且能够学有所用。我们对黄河也有了一定的直观感知。今天,我们再系统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请打开教材80页,读“黄河流域图”,参看黄河景观图完成练习1和练习2。【学生】读图。圈点黄河源流概况。【教师】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其主要支流有汾河、渭河,其上中游分界处是河口,中下游分界处是旧孟津。【投影】“中国地形图”。【教师】请大家观察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并判断流向,为什么?【学生】自西向东。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黄河又发源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教师】请大家朗读课内鉴赏(l),并讨论。【学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反映出黄河发源地海拔高,并最终注入海洋。【教师】好,再观察中国地形图,读出黄河都流经哪些主要地形区?【学生】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教师】那么,当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时,其(落差)较大加之上游河段也有较多(支流)汇入(水量)较丰富其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能让其白白浪费吗?(不能!)我们还应大力(开发利用)它。请大家读“黄河水系水电站分布图”,看一看我们对黄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读图时注意找出主要水电站,并看一看其主要分布在哪个河段;哪些已建成,哪些正在建设。【学生】(读图分析,识记)黄河的主要水电站:龙羊峡、青铜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峡谷段。【切换至电脑】开发水能、水资源部分。【生一机】用鼠标点击水电站(画配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