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二课时)设计思想本节课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观察法的本质和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雨水反应的现象分析,再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学习金属钠在与洋气的反应,让学生体验实验法和比较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明白,在化学反应中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为以后研究物质性质和利用物质性质为生活服务做好准备。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本课时是在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重点学习了观察法和实验法,这届课学生继续通过实验法和比较法来探究物质的性质,不仅对以后学生学习金属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帮助,还为学生正确掌握研究物质性质方法打下基础为今后开展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学生分析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化学的基本思路。通过回忆并整理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对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理解的比较片面,比如他们认为观察法就是用眼睛看。本节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物质性质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但是鉴于学生的初中知识基础很薄弱,这在第一节绪论时已经感受到了,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应该放低学习的起点,避免知识点的“天花板效应”,不能过分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做到本节知识点落实,进度可以适当放慢。学生已经初步体验过小组讨论学习的额方式,在这一节课,可以更大可能的发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思路复习整理上节课的知识点,处理一流的课后问题,过度到本节课从实验法和比较法来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通过播放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生自己发现控制实验条件可能会导致实验的产物不同,认识到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同事体验对比学习的乐趣。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方法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法探究物质性质的步骤。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能认识到控制实验天条件不同,实验产物不同。能总结和分享金属钠和氧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的现象。比较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加深对两种物质的认识。过程与方法1、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2、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其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2、通过研究方法的应用,初步领悟通过实验归纳推理研究物质性质的认知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教学重点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物不同,体验比较法在探究物质性质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讨论、讲述教学准备Ppt课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视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视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过度到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法和比较法来研究金属钠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并对比学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根据老师引导口头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检查知识的落实情况,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内容,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学生自主活动二、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实验的步骤:1、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的用品和实验步骤等。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研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